熊墨本来也想跟着一起过来,被他爹给骂回去了。
所以与赵国栋二人同行的,只有县里派出的几名土兵,他们除了要保护赵国栋路途中的安全外,便是有着引领他前往风物店的任务。
不过即使没有他们引领,赵国栋也知道去风物店的路怎么走,毕竟在昨天,他才刚刚去过那里,还从风物店敲诈走一副折扇和一块玉佩这两样东西现在还在他手上。
说来也讽刺,拿了人家的好处,却又要带着这份好处去剿灭人家。这只能说是对方自作自受。
很快,几人便到达了记忆中那个风物店的位置。
这附近的民众已经提前被县衙的人驱散,只留下密密麻麻的县衙“官方”人员,即土兵和弓手们,将风物店团团围住。
赵国栋略略数了下,居然有将近百人!
看起来这段时间里,县衙又紧急征募了一批土兵过来,以弥补常备武装人员的不足。毕竟事态升级了,若是还保持原有的那点土兵数量,就明显不够用了。
除了土兵外,还有就是县衙中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弓手了。
这些弓手很好辨认,他们每个人都身负弓箭,还备有近战武器,或是腰刀,或是水火棍,或是欓叉。
宋朝衙役的腰刀又被称为手刀,是武经总要“刀八色中唯一的短柄刀,在军队中也有使用。
这种刀刃长约半米左右,刀柄短粗,单手持握,刀身短且刀头宽阔,厚背薄刃,刀尖较锐可砍可刺。由于其使用灵活且易于携带,很适合狭小空间内格斗或攀墙攻城使用。
水火棍是一种上黑下红、上圆下略扁的木棍,圆的那头用来手持,扁的那头用来击打,红为火之色,黑为水之色,取不容私情之意,故名。这是旧社会很多王朝县衙里的标配,通常多用来在公堂上行刑之用,在巡逻时也有携带它的。
因为再怎么说也只是根木棍,所以通常只用来威慑那些顺民,或者小偷小摸之人,在面对负隅顽抗的凶徒时,作用就不大了。
欓叉是一种木质的双股叉,有点类似于警用的防爆叉,它与水火棍一样,制敌的作用胜过杀敌的功能,但又比水火棍强些,毕竟它是尖头的,戳中身体还是会受伤甚至致命的。
不过,弓手的数量并不多,赵国栋数了几遍,怎么算也不到十个人。
感到奇怪的他,问了下身旁陪同的土兵,土兵告诉他:“费公子,咱们莱芜县是小县,人口稀少,故而依照朝廷定制,只有二十名弓手的名额。为了这事,年前知县相公曾经上报朝廷,说县里盗匪增多,请求增加本县的弓手名额,只不过到现在还没批下来。小人在出县衙之前打探了一下,说县尉相公带走了十个弓手来这,留了一半人守卫县衙,保护知县相公。”
赵国栋点了点头,心说这县里的武装力量还真是稀薄,看来自己先前说得凭借自身武力杀出县城,倒是比想象中的容易!
赵国栋又观察了下,才发现前方人群中,一名头戴乌纱幞头的官员,正站在一座临时堆起的台子上指挥,嘴里说着:“你们几个注意下那边!”、“呔,不许偷懒,给本官打起精神来!”之类的话。
他并没有穿官袍,也有可能是被盖住了,从外表看他是披了一件大袍子,故而赵国栋才没有在第一时间里注意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