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痛心疾首的说道:“昔日足下劝先帝时,何等睿智。不想今日竟然变成了老糊涂虫!在广大的佛法能解救民生疾苦吗?当日有人推荐你接替郭英乂出任剑南道节度使,我幸亏拒绝了。不然的话,你肯定要惹出大麻烦。”
杜鸿渐跪在地上,吓得抬不起头来。
元载道:“自即日起,杜鸿渐在家休息。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来朝。”拂袖而去。
百官散去,杜鸿渐仍然跪在地上。等他们都走了,这才缓缓的起身离开。
走到门口时,杜鸿渐回头看了眼政事堂。
“多好的地方啊,可惜我不能再来。”杜鸿渐意识到自己很难被元载容忍,仕途已经无望。
杜鸿渐此后一直待在家,并且让僧人将自己的头发剃去,正式出家做了和尚。
大历四年,杜鸿渐病逝在家。特意留下遗言,让儿子依照胡法将他塔葬,不要堆土、植树,希望能如僧人一般。
王夫之曾经这样评价杜鸿渐:裴冕、杜鸿渐等之劝进,名为社稷计,实以居拥戴之功取卿相,其心可诛也。
当然这是后话。
且说元载积极运筹,于同年三月率军东征。这一次相比之前的出兵五万讨伐周智光,大有不同。
这是大唐帝国自安史之乱平息以后,首次对外大规模用兵。元载十分的重视,共调集重兵十五万,其中包括蔡希德率领的四字营,李怀光的右神策军,凤翔节度使段秀实。另外元载命浑瑊亲带一旅偏师,从侧翼给吐蕃压力。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没想到自己居然踢到了铁板,吓得集结兵马十五万,屯兵于西海附近,准备应付大唐的进攻。
一个月后,唐朝大军抵达鄯州。
同李晟汇合后,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鄯州的西北面是著名的大草原,李晟在那里设有军镇神威军和应龙城,目的是步步蚕食吐蕃的地盘。
这也是哥舒翰当年留下的战略,讲究在点上面牵涉吐蕃全局。这样可以拉着吐蕃的鼻子走,而不是被吐蕃牵着走。
吐蕃在石堡城一带被击退后,转而进攻这两处地方,并且将其包围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因听说元载率领大唐兵马已经抵达陇右,担心被袭击撤围而退。
吐蕃与大唐的第二争夺焦点,在于赤岭以西的宛秀城。吐蕃分兵攻打,夺取了赤岭以西的百谷城和宛秀城,进而威胁陇右的侧翼廊州。
廊州以西的积石军,奉李晟命令屯于边境据险而守,使吐蕃军暂时无法突破积石军进犯廊州。
这样一来就给元载的救援方向提供了难点,是去支援鄯州以西的神威军,击溃屯于西海的吐蕃军。还是支援廊州的积石军,击垮占据宛秀城的吐蕃军。
元载询问李晟道:“良器以为我该救哪一方呢?”
李晟道:“依我之见,不如出兵救援廊州为上。廊州多是山地为主,虎蹲炮可以得到合理的运用。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元载并没有立即回应,又问道:“为什么不进攻位于西海的吐蕃军,那里可是吐蕃十五万大军。”
李晟又会如何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