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章 想做回刘七爷的刘七巧1(2 / 2)侯门权策:相公风华绝代首页

六姨娘看见了,嗑嗑巴巴地念出来:“只……只恐夜,夜深花睡,噢,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她说完了,又说:“什么意思?”

这也是刘七巧想问的,她看到那项圈在几个小妾的手里传看着,她好奇,只因离得远,也只是好奇,而不会去拿来看的。

沈玉浓答应给自己的戒指还没有打,说是现今沈家困顿,钱财上吃力一些,不能乱花乱用现有的银子,刘七巧有些暗暗地生气,自己去给他卖酒,他有了银子,却给别的女人打金物去了。

项圈转回了周海棠的手里,她却不戴上,向着刘七巧的方向一努嘴,对着自己的丫鬟银凤说:“给七姨娘看看,最近她不是在学字吗?呵呵,可曾认全了这些字!”

银凤脸带着笑,尊着主子的意思,将东西送到了刘七巧的面前。

刘七巧知道,自己若不接过来,就显得自己太小气了,她拿过来,举起来,看着项圈里刻的字。

只认识个“花”字,管它呢,她笑着将项圈递还给银凤,“不错!”她说道。

“怎么个不错法呢?”周姨娘笑道,看着刘七巧。

刘七巧怔了怔,不知道说什么好。

上面,皇甫皓月却说道:“这句诗里暗含了周姨娘的名字啊,这是苏东坡的海棠诗,是他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了,我们都知道苏东坡词上最有造诣,大江东去,多么的豪放,却不知道他写这种诗,也这样的出色!”

四姨娘在一边接口道:“虽然世人都喜欢这首诗的这一句,我却比较喜欢前面两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两句就造出一个空蒙幻梦的境界,艳丽又不俗,幽而寂的……”

皇甫皓月点点头:“我也比较喜欢前两句!”

周海棠撇撇嘴,管你们喜欢哪句呢,这是相公刻给我的,但她也有些痒痒的,想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说道:“那相公给我刻的这句呢?是什么意思?”

“那是诗人喜欢怜爱海棠花,惜她那样的芳华灿烂,不忍让她独自睡在幽暗之中,所以,后面还有一句,故烧高烛照红妆!”四姨娘接口说道。说完了,她捂嘴笑道:“相公的意思是,要与你共度良宵……”

周海棠心上一喜,但嘴里却羞涩道:“姐姐休要取笑我!”粉面含春,眼角眉梢,恁是动人。

皇甫皓月在上首笑道:“四姨娘倒不是说笑,据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只此一句,将花喻人,慷懒妩媚,倒是像足了五姨娘……”

周海棠听不懂里面的太多的引经据典,但是听一唐明皇,听到杨贵妃,知道这是拿着自己与相公沈玉浓来做比,她当然是喜欢的,喜上眉梢,这才让银凤将项圈重新戴上了,脸上的自得更加的明显。

刘七巧坐在那里,如坐针毡,周姨娘的金项圈那样的闪亮,分明的刺着她的眼睛。

皇甫皓月轻轻的笑了笑,端了茶,吹了吹,心里也有隐隐的痛意,沈玉浓与她少年夫妻,开始的几年,也是琴瑟合鸣,举案齐眉,当然,现在,两个人也是相敬如宾的。可是,总是少了一些的闺阁之趣。

她想象不出沈玉浓在周姨娘那里的样子,但光凭这句诗,她也能想象得到沈玉浓如何温柔地对待周海棠的。

就在这时,一对人影跑进来,却是一对小人儿,正是念慈念恩,两个人不细看,就如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都是圆圆的苹果脸,头发不多有些发黄,梳着两个丫角辫,两边垂下两根红色的发绳直垂过了两耳,若再胖一些,就成了年画里抱鱼的娃娃了。

“太奶奶,太奶奶……”两个一边跑进来,一边跑到沈老夫人的膝前,扑到她的怀里。

二姨娘在一边拦不及,嘴里说道:“你们两个轻着点,别冲撞了太奶奶!”

沈老夫人伸手抱住两个孩子,笑道:“不妨事,不妨事,念慈念恩,你们两个跑哪里去了,这一头的汗!”

念慈仰头笑道:“太奶奶,我们和二叔去看黄牛犁地!”

“哟,这大太阳的,难怪脸晒得这样的红!”沈老夫人说道,心疼地叫周嬷嬷给她们拿来湿毛巾,擦擦两个的小脸,再笑道:“你们二叔呢?”

“二叔本来要进来的,听说娘与姨娘们在这里,就没有进来!”念恩说道。

刘七巧听到这里,转过头去,不期然看到窗子外面,沈玉渊正往外走着的身子。

阳光下,穿着青衣短衫的沈玉渊身姿矫健,他一身短衣打扮更显得年轻而充满了力气的,沈玉渊极少在内宅里走动,许是有事过来,但见了沈玉浓的妻妾们,就避开了。

沈老夫人说道:“对了,周嬷嬷,说给玉渊物色好姑娘,可找媒婆了,有哪家的姑娘配得上咱玉渊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