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了与明朝的通商,然而由于明朝官府对盐、茶、铁的管制严格,又加上商人逐利的特点,从而使得海南走私的出现。
同时海南又是大明朝廷管辖的盲区,加之从大陆运货到海南的关税比之直接出口的关税要低上不少,种种原因的加持下,海南走私业的规模以及商品种类都在不断扩大,并在明朝末年到达巅峰。
关于海南走私贸易的事情宁恪是不清楚的,但经过裴峰说的一些事情,宁恪能感觉出来,海南尤其是海南沿海地区的商业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落后。
“这些佛朗基人、荷兰人他们在哪里比较多,主要是收购什么商品?”宁恪问向裴峰。
“主要就是再琼州府城那边,那里离广东最近海面最窄,交易也最方便。临高县城也有,但人数不多,都是从琼州府那边来的。”裴峰想了想接着道:“商品么~,我具体也不清楚,但这些来往商队不少都是经营瓷器、丝绸、茶叶的,想来他们走私的东西也就是这些了。”
“也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这些东西如果不交关税靠走私的话可是暴利啊。”宁恪虽然不了解海南的商业情况,但对于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个时期的丝绸和瓷器可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而且不光是现在,直到清朝时丝绸、瓷器都是暴力,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西方国家眼馋中国出口商品所带来的大量财富。
都说财帛动人心,就算放到国家层面也依旧适用。
听了裴峰的话,宁恪有一点想去琼洲府城看一看了,不知道这些葡萄牙和荷兰的商人会不会英语,会的话也许宁恪就可以直接和他们对话了。毕竟宁恪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公子,公子。”裴峰叫了两声。
宁恪自己在心里盘算着,可是在裴峰三人眼里,此时的宁恪就光从那看着,也不说话,所以裴峰才出声喊了两句。
“啊!没事,我正想事呢。那你继续说,这些来往的商队过路费都是怎么收的?”宁恪回过神来,继续问道。
裴峰狐疑的看了一眼,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这些年来,我们大林村一直都是分为东西两帮,虽然对于外来的商队我们都是一起行动,但两帮就是两帮,所以在威慑力以及行动力上都有所不足,这也就导致了对于一些大型的商队过路费都是人家给多少我们就要多少。”
稍微一停,裴峰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水接着说起来:“这也不怪人家,我们东西两帮加起来和人家的护卫差不多,真打起来人家还真不怕。主要是商人都喜欢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再加上我们也是地头蛇,所以他们每次从大林村走都会给过路费。而且人家给的和那些小商队比起来也不算少了。”
“嗯,现在我将大林七村整合了,以后在实力上就不会那么被动了。”宁恪说道。
“确实如此,将七个村子的人马集中到一起,在保护费的多少上,我们就有主动权了。”江兴镛感慨了一句,这些年他也想过整合七个村子,结果连大林村都没能统一,更别说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