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各怀鬼胎(1 / 1)楚云深深清心引首页

“休要胡说!”简睿斥道。  “左师这是何意?末将职守幽州十年,何时胡说过?莫非左师以为临回幽州这些年,忘记晋军长什么样了?还是左师想贻误战机?”季临毫不客气的反击。   “你!你!”简睿气得白胡子都翘了起来。  “好了,吵什么吵!晋军在哪?有多少人?”燕王怒道。  “启禀王上,还在城外山上埋伏,臣已派人查看,回报说有五万上下!”季临说道。  “什么?!五万?!”秦逊不可置信的说道,“晋国哪来这么多兵力?代州、河津,还有边关都有重兵,哪里又多出这五万?!”  邵隅痛心疾首的说道,“这是要灭了我燕国不成?这是要灭了大澜国最后的子嗣不成?!”说完竟然当朝痛哭流涕。  一些老臣也跟着呜呜咽咽。  燕王不耐烦的看着他们,斥道,“为今之计,打又打不过,总不能看着我们燕国被灭吧?!诸卿快想想办法!”  众人又低头不语。  燕王气得直摔书简。  此时高贯束带的公子嘉出列,行礼道,“儿臣认为,此时我们只能议和。”  公子嘉是燕王嫡次子,在国内颇有贤明,豢养门客、结交各国公子,可以说是燕国非官方的外交人员,燕王也颇为倚重。  燕王听公子嘉这么说,心里已经有了计较,只是依旧迟疑道,“议和?”  “对,议和!”公子嘉继续说道,“此事曲在我国,打不过人家只好赔礼道歉,也许还得割地。但是能够保住幽州,保住燕国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待他日,再夺回来即可。”  邵隅此时也附和道,“公子嘉这个提议好。”  燕王无奈的翻了一个白眼,挥挥手,无力的说道,:“左师、相国、国尉、内史和嘉儿留下,你们都退下吧!季临,紧守城门,继续观察晋军动静,再派人探探虚实。”  待众人退去,燕王再次问道,“诸位,都合计合计这个事儿吧!”  简睿目光流动,闭口不言。  邵隅说道,“启禀我王,目前不仅仅是晋国攻打我们,还有齐国,我们应该怎么议和?找谁议和?”  “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公子嘉笑道。  “此话怎讲?”秦逊皱眉问道。  “齐晋的事不过是凑巧了,两国联军不可能毫无嫌隙。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公子嘉笑着说道。  燕王很有兴趣,说道,“你且细细说来!”  公子嘉微微一笑,眼中放着光芒,如此这般的连比划带说,几位老臣听得津津有味,唯有秦逊皱眉不语。    夜凉如水。  晋军大营中灯火通明,中军帐内,唐清、景渊、端木无咎正围在地图前谈兵论道。  唐清指着地图的某一处,说着什么,景渊和端木厉频频点头。  少时,三人回到座位,唐清在上座坐下,景渊和端木厉分别坐在两边下首。  端木厉说道,“长公子,无咎没想到你对兵事如此精通。且算无遗策,无咎佩服的五体投地。”  唐清依旧带着面具,低笑道,“这些年在外我也没闲着,这地图,都是我亲自走过,亲自画下。对于战争来说,地图很关键。”  景渊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公子对时机和路程的计算可以说是独步天下了吧?请要教教我们!”景渊说完长揖到地。  端木厉也跟着行礼,说道,“正是,正是,行军打仗,这点很关键!求长公子教我!”  唐清指着景渊笑道,“子回,难得见你这么虚心的时候。端木,你可见过?”  端木厉忍着笑不出声。  景渊摸了摸鼻子,说道,“我平时也挺虚心啊!”  “嗯?曲阳城谁人不知你景子回恃才傲物谁也不放在眼里?”唐清继续打趣。  景渊无言以对。  唐清和端木哈哈笑了一阵儿,二人难得看景渊的窘迫。  唐清笑完了才说道,“这也没什么难的,我交给你们一个算法,你们记住这个规律,以后就都会了,且都坐过来。”  端木和景渊兴冲冲的坐了过去,三人开始促膝交谈。  韩景只带两个侍卫来到晋国大营,守卫得知是齐国武安侯,直接在前边引路往中军大营而来。  韩景走进中军大营的时候,就见到营帐内烛影重重,三个人影靠的极近,且间有爽朗的笑声传来。  韩景在帐前止步。  守卫上前通报,“启禀长公子,齐国武安侯来了。”  帐内唐清高声说道,“是武安侯来了?”  韩景听见脚步声急匆匆向门口走来,他并未想过唐清会出来接自己。果然门帘一掀,带着面具的唐清当先走出营帐,身后跟着端木无咎和景渊。  “原来是武安侯大驾光临,清有失远迎,还望武安侯不要责怪。”唐清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语气中满是谦虚。  他身后的景渊和端木无咎按规矩行礼。  韩景客气道,“哪里,哪里。倒是景不请自来,长公子莫要责怪。”  “岂敢岂敢!”唐清的声音温润如玉,和白天驰骋沙场的肃杀完全不同,“我等初出茅庐,正需要武安侯指教一二。”  “公子,请武安侯帐内说话吧!”景渊拱手道。  “啊!对对!武安侯里面请!”唐清仿佛才想起来一般。  四人分宾主落座,韩景对侍从被留在门外恍若不知,继续同唐清寒暄。  “不知武安侯夤夜前来,有何指教?”唐清问道。  “指教不敢。”韩景拱手道,“景此次前来,正是为了这河津城。”  “愿闻其详!”唐清礼貌的说道。  韩景看向正襟危坐在主位的唐清,面具遮挡了这位长公子的面容,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虽然声音听起来温文尔雅,可是他早已打探清楚,这位可不是表现出来这么温润。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只有年轻气盛,可没有他这份稳重,不觉有些汗颜。  “这河津城一旦打下了,是归我们齐国还是你们晋国?”韩景终于还是选择了单刀直入。  “噢?武安侯这么有信心河津城我们一定能拿下?”景渊问道。  唐清并未答话。  韩景看了看景渊,说道,“莫非景将军没信心吗?”  “战事变化无常,此时看着是我们占了上风,没准明日就是另一番局面了,这一点相信不用我说,武安侯也是懂的。”端木无咎淡淡的说道。  韩景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正要发怒。  “端木!此次战争,武安侯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感谢还来不及!不可无礼!”唐清适时说道,话语里像是责备下属,可是语气上可一点责备的意思都没有。  韩景一时却不好发怒了,只是隐隐觉得唐清话里有话,正在皱眉琢磨。  “公子说的没错,武安候在东面震慑燕军,对燕军心里的确是个不小的冲击。”景渊浅笑道。  韩景也是朝堂边关浸yin几年的人,立刻就明白了唐清的意思,当下怒道,“景将军这是何意?我齐军远道而来可不是为了给晋国摇旗呐喊的!”  唐清笑道,“武安侯莫急,武安侯此次前来是为尊夫人报仇的,这我知道。”  韩景听唐清提起这茬,不由得想起妻子往日种种,而二人的幸福生活刚开始,居然在边关无辜殒命,气愤不已,怒道,“此次发兵若是不把幕后主使杀了,我誓不回国!”  唐清摇了摇头,说道,“可是武安侯知道这件事的幕后主谋是谁吗?”  韩景惊诧的看着唐清。  唐清也不卖关子,说道,“我知道。”  韩景一时怔在那,不知该问还是不该问。他知道,想要答案是要付出代价的,而答案就在眼前,如果就此弃了,如何对得起妻子九泉下的亡灵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子!  “燕王固然是最终拍板的人,但你不能奢望这一次就能把燕王建拉下来。我即便是为了顾州那么多条人命,都没有着奢望这一点。四国之间的平衡已有百年,谁也动不了谁的根基。”唐清谆谆善诱道,“但是我们可以要提起这个建议的人的命!要他付出更大的代价。武安侯以为如何?”  韩景此时冷汗连连,叹道,“此言,有理。”  唐清继续说,“既如此,河津城,还重要吗?”  韩景下意识的摇了摇头,然后很快反应过来,不可置信的看着唐清,问道,“长公子好算计。”  “武安侯莫要冤枉我,我可是真心为齐晋二国打算。着河津城,别说你们齐国,就算我们晋国,也没打算要。”唐清说完静静的喝了杯水,欣赏一下目瞪口呆的韩景。  “武安侯怕是不知,幽州那边我已派兵,只怕明日燕王就要提议和了,这仗怕是打不下去了。”唐清遗憾的说道。  “议和?”韩景慢慢的重复道。他皱眉思考,既是如此,恐怕晋国还有更多自己不知道的部署,看来即便河津城打了下来,自己也拿不到,倒不如拿些实惠的便宜。  “如果我所料不差,燕王并不会这么轻易就认输。应该还会用点离间计什么的,来分化你我,武安侯可不要上当。”唐清缓缓说道。  韩景点了点头,笑道,“没错。”  “既如此,我就放心了。”唐清说道,然后对景渊使了个眼色。  景渊拿起桌上一册竹简,交给韩景。  韩景莫名其妙的打开,一看,居然是密谋刺杀自己的始末,包括发起人、实施人等等一切关键人物。韩景紧紧握着这册竹简,手背青筋暴起。  “公子清,这个,我记下了。有什么要求,你就说吧!”韩景冷静一下,说道。  唐清已经温文尔雅的说道,“只有一个。”  “只有一个?”  “只有一个!”  “愿闻其详!”  “燕国前来议和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要私下达成协议。我们要在河津城,来一个三国面对面的会谈。”唐清坚定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