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立即回复道:
“一共印了一千卷!”
“当时您还是说,给李先生一个面子,多印点儿慢慢卖,哪怕砸一些在手,就当是给李先生刘县尉卖个人情了。”
张亮连忙吩咐,大喊道:
“快快快!!!”
“立刻把工坊里的存货全部调到太学旁边那家店。”
“剩下的纸墨也调度起来,召回匠人赶紧加印。”
“算了算了......我亲自去西城店里查看!”
张亮把汤饼碗中最后两块羊肉夹丢给家中仆人。
急吼吼地带着伙计出门。
仆人听说有肉吃,还能喝到淳厚的羊肉炖汤,各个眼冒精光。
主人走后,立刻就端起剩碗稀里哗啦吃完,连羊汤都全部喝尽。
半刻钟之后。
张亮就骑着驴赶到了太学附近那家商铺。
到了店门口,他就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起码还有好几十个太学生在那闲逛。
店里存货的《孝义录》应该是卖完了。
最后还有两卷也被其中两人买走。
但其他没买到的太学生堵着他们不让走。
还让这俩人暂时当众朗诵。
好让大伙儿听听书中讲的究竟是什么事迹。
那俩抢到最后几本书的买家,怕拉仇恨得罪人,也就半推半就从了。
一时间,店门口摇头晃脑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惹得旁边铺子的商人也都侧目过来围观。
张亮帮甄家打理雒阳的生意还不满两年,还未遇到过如此盛况!
他内心当然是又惭愧又激动:
“幸亏当初我还想卖个人情给李先生,答应让匠人多印一点呢。”
“生意居然这么好,给甄家都长脸了。”
“回去主母定然会愈发重用我!”
心中如是思忖着。
他便看到与他同来的一名伙计,押着一批货送进店内。
大约又有两三百卷。
总算把围在门口的几十个人打发走了。
大伙买到了书卷之后,纷纷准备散去。
张亮趁机拉住一名准备离去的太学生,问道:
“这位兄台,你们今日怎得如此齐心?为什么都来买这新书?可是听闻了什么商户的宣扬么?”
那太学生用看无知者的眼神。
下打量他两眼,道:“你是读书人么?”
张亮一尴尬。
他当然不算读书人。
于是连忙托词,虚心道:“小弟是外乡人,初来乍到不明所以……”
那太学生立刻颇为骄傲,昂首道:“原来是乡下人,难怪了!”
“你可知,昨日朝议之时,满朝公卿都在议论幽州张纯作乱的事儿。”
“有人提到朝廷征辟的一名平叛官员的孝义之举。”
“那人叫刘备。”
“居然为了救自己老家的叔叔,不从朝廷调遣,放弃了外地的官职非要回老家杀贼。”
“满朝公卿都为之感慨。”
“如今我大汉朝正在危机多事之秋,正要弘扬如此忠义之士,以家国为重。”
“朝议之后,太常卿亲自嘉许!”
“说要在太学弘扬其义举,将来说不定还要查问士子们的感想呢!”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
“我辈忠义之人,怎能不学这些忠义事迹?”
说罢。
那太学生就拿着买到的书,傲然飘然而去。
张亮一脸懵逼,震惊久久不散。
那李天,究竟有何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