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白先生而言,这只是一次寻常的著书立说,但看在他人眼中,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只见得,那一日,浩然正气纵横万里,涵盖天下。
顷刻之间,无数的浩然正气化为圣人之道,又消失于冥冥之中。
这一景象,惊的天下众人无不侧目,世上妖魔鬼怪无不惊恐丧胆,惶惶不可终日。
当然,在这些妖魔鬼怪中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夜明。
早在夜明将要成圣之前,他就已经隐隐有所感,一早就在长明镇城隍司等待。
包括那林魔进去找白先生,其实都是在他的注目之下。
之所以没有直接出手除掉林魔,乃是发觉此魔应了白先生的成圣之劫,不可阻挠。
在白先生渡过此劫,完整著述之后,夜明第一时间出现在内院中。
此时白先生已经同夫人在正厅用午膳,那无比珍贵的《传习录》原本,就这么随意的丢在桌上。
毕竟,对于现在的白先生来说,随时可以再写一本。
见到此物原本,夜明第一时间翻看起来。
很快,他便好似陷入此书之中,废寝忘食的观看起来。
而白先生却好似忘了这书卷之事一般,用过午膳之后,叫人准备马车,打算去阳瑞城。
如今他著述已成,再无挂心之事,此去阳瑞城,便是为全力辅佐姬兆民,完成大业。
反倒是夜明,在院中案几前坐下,陷在《传习录》中,一连九日都不带动的。
其间,有各派修士到此查看,幸好采薇发现这边问题,亲自带人来守。
众人见此,虽有不满,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九日之后,却见夜明缓缓合上书卷,自案几前站起。
没有什么夸张的变化,只是冲外间各派之人拱手:
“夜某此番在此多谢诸位忍耐这些时日,《传习录》原本在此,不曾损毁分毫,诸位请自观之。”
白先生创“心学”,写传习录本就是让众人看的,万没有敝帚自珍的道理。
夜明读过之后,也深明此理,自然欢迎众人观读。
这等圣人之作,传的越广越好。
众人见他并不将《传习录》原本占为己有,反而有些以外。
须知,圣人亲手所书的首本著述,本就是一件至宝,即便是圣人自己后续再誊抄一样的,但因为写是心境不同,也绝不会胜过首本。
这样的宝物,连他们这些各派围观之人都心动不已,这位居然不动心?
难以想象,这样的品格,真应该存在于一个魔头身上吗?
有夜明珠玉在前,后续各派之人见此,都不好意思说什么将此本取走之言,只是规矩的或是观看,或是抄录一份带走。
夜明离开院子,见灵璧也到来:
“挚友,你庙宇新成,正是诸事繁多之时,怎么也有空来此?”
“我与白先生说什么也算是至交,他如今成就当世圣人,我怎么也该来看看。”
灵璧确实很忙,同夜明寒暄几句之后,拓印一份《传习录》,便匆匆离去。
夜明自己也拓印一份带走,回去交予众人阅读。
不过短短月余,天下各地便传开《传习录》此书。
书虽然传开,但能读懂的人很少,能真正领悟其中真意者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只是少,并不是没有。
最近便听闻有几个修行一直不得精进之人领悟到部分“心学”真意,顺利突破桎梏。
对于这等圣人道理领悟,并非是修为越高越好。
有时候,修行之人的领悟程度,反而不如寻常人。
正在正玄门中闭关参悟天罡三十六法的我尸夜名也得到一份《传习录》。
读过之后,有些领悟,但并没有什么变化。
“此道似与我不符,读之虽好,却并无进益。”
听闻本尊夜明在读了之后也没有任何明显变化,夜名安心很多。
这样的话,只要自己完全掌握天罡三十六法,结合地煞七十二变,便可基本掌握世上万法,胜算极高。
阳瑞城城隍司中,绿衣放下手中《传习录》,似有所悟:
“不说书中道理,便是各种实用之法,都值得推广。”
采薇亦是认可道:
“你这才看多久,还差得远呢!”
绿衣闻言,下意识看向夜明那边。
自从回来之后,夜明便一直拿着《传习录》抄本在看,白天黑夜不停歇,手不释卷。
甚至于绿衣都一度怀疑自家小姐“失宠”了。
输给一本书......
“都说看过此书有所领悟之人都有变化,可他却什么变化也没有,是不是根本没看懂,怕丢面子,在不懂装懂?”
见什么异常也没有的夜明,绿衣不由怀疑起来。
他们最近之所以有空,还是多亏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