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天气晴,室外温度40度。
以前难以想象的高温,竟然是连日来的最低温度了。
这天出门的人尤其多,大家一厢情愿地认为温度回落是天气即将正常的证明。哪怕不那么乐观的人,也得趁此机会出门采购。
关了那么些天,地主家都没存粮了!
温度高居不下,降雨量骤减,网络上成天喊着世界末日来了的人不敢再嚷嚷了。
在安全的环境里高喊世界末日,是一种调侃,一种宣泄。
当末日变为现实,怕死的心情占据上风,人们便开始心甘情愿的自欺欺人。
尽管国家有意控制舆论,封锁消息,实施多种措施稳定民心,但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账号根本封不过来。
各种小道消息疯传——
某市热死了几千口人。
某市电力崩溃,市民只能像流浪汉一样聚集在地铁站。
南方沿海城市组织市民集体向北迁移。
……
警觉度高的人早已开始疯狂囤货,慢一步的人只能拼运气捡漏。
那些不易坏的食物,如罐头、方便面、脱水蔬菜等,早已脱销,货架始终空空如也。往往新的一批生产出来,尚未补货已被有渠道的内部人士瓜分干净。
买不到应急食品的人心乱如麻,开始扫荡周围的货架以求心理安慰。
锅碗瓢盆、洗涤用品等等生活必需品同样销量爆增,到了后期,几乎超市有什么大家就抢什么。
有些年轻人,讥笑那些每天巴巴地在超市门口排队的人,认为他们傻、落伍,不会选择更为先进便利的网络购物,送货上门。
结果左等右等,等到物流停运,货物紧缺,货款被退回来的时候,傻眼了。
他们除了在网上投诉各大电商,半点办法没有。
年轻人本来就不像老年人有囤货的习惯,尤其是习惯点外卖的人,冰箱里和货架一般空空如也,只能灰溜溜地靠救济粮生活。
夏柠小区里就有好多这样的人。
不说远的,隔壁江远、王薇家以前便是没有囤货习惯的。
要不是他们运气好,碰巧买到了一些必需品,而且不算自以为是的人,停电后跟着张长恒和夏柠走,每次都结伴领物资,日子倒不算太艰难。
有的年轻人就不行了。
广播里一再播放的高温注意事项,全当耳旁风。
嫌排队无聊,非要带着手机玩,周围的人都劝他收起来。
即便排队的地方搭了棚子,做了一定的防暑处理,这温度也不是开玩笑的。
小伙子非但不听,甚至嫌前后排队的人多管闲事,戴上耳机闷头打游戏。
于是,夏柠这天刚走下楼,就听到了救护车的声音由远及近。
夏柠随机扒拉了一个吃瓜群众了解情况,据说是小伙子的手机耳机一起炸了。
夏柠听完佩服:“他难道不觉得手机壳烫手吗?”
吃瓜群众耸肩:“叛逆呗。总有人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
夏柠竖起大拇指:“洞若观火。”
她再走近一看。
嚯!
好家伙!
拉人的不是救护车,而是一台放着救护车音效的电动三轮车!
三轮车夏柠熟啊,这可是她初来乍到,相依为伴的好伙伴。
负责抬伤员的两个救护员,对着周遭人震惊的眼神,见怪不怪地解释道:“救护车严重超负荷,不是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一般不会出动救护车。”
有人指着担架上血糊一脸的青年问:“都这样了,还不紧急啊。”
救护员看了一眼,说:“应当没伤到大脑,就是耳膜受损。”
言下之意,最多失聪,没死都是小事儿。
众人砸吧砸吧嘴,被救护员淡定的情绪传染,忽然发现也就看着恐怖,好像是没啥。
救护员熟练地把担架放到三轮车上,对看热闹的人说:“明天你们小区有急救知识讲座,都记得参加啊。能不上医院,就别上医院,能不叫救护车,就别叫。”
“好的,好的!”
众人一边保证,一边目送救护三轮车远去。
以前救护车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车,如今天天见,都是老熟车了,忽然来辆不一样的,还挺新鲜。
*
一场闹剧结束,时间不过早上7点多。
高温之下似乎日照时间跟着变长了,地面上的热浪扭曲了空间。
夏柠每天早晚都会在外面散一会儿步,一则适应温度,二则与周围居民交流信息。
妹妹则是始终关在家里的。
周围的兽医院如今都关门了,万一狗狗中暑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而且如今粮食限购,人都吃不好,放一只油光水滑的狗出来,太过惹眼。
今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