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2章 想闷声发财,没闷住……(1 / 2)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首页

石首鱼一共67个属311种,能见过的就那几种,认全了就更不可能了。

能产小须金钱的黄唇鱼、大须金钱的麦氏托头石首鱼,再加上产出房胶的斜纹大棘鱼,三者均属于石首鱼科中较大型的鱼种。

而敖海源钓上来的这条大家伙,就是房胶的主人:斜纹大棘鱼!

“不可能啊,这不科学也特娘的不对啊,这货不应该在孟加拉湾嘛!怎么能跑到中国东海?!”

对于此,李国振是一万个看不懂!

而敖海源和敖慕之陈凡合力,慢慢把鱼拉近船边。

鱼已经没什么力气了,但还是时不时挣扎一下,尾巴拍打着水面,溅起一片水花。

“小心点,别让它跑了!”敖海源提醒道,手里的动作更加小心。

终于,鱼被拉到了船边。

敖德辉赶紧拿起大抄网,小心翼翼地把鱼捞了上来。

鱼一上船,所有人立刻都围了过来。

鱼身足有一米多长,鱼鳃一张一合,显然还活着。

模样长得有点儿像海鲈,但是又不完全一样。身上的颜色也不像大黄鱼那样黄,反而有点儿像白天的黄姑鱼。

“这是个啥玩意儿?”

这会儿连敖海源都有些搞不懂了。

“难得,还有你不认识的鱼!!”

敖德辉和李国振相视一笑,调侃了一句敖海源。

“五大名胶中的房胶听说过吧?就是这东西产出来的。”

李国振走近前细细地观察着这条鱼。

“这鱼学名叫斜纹大棘鱼,也叫大棘石首鱼。”

“原产地在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湾,中国南海也有一部分种群存在,但是为什么它会北上出现在中国东海?这个就有意思多了。”

李国振拍了拍眼前的这条大家伙缓缓说道。

徐长清站在清琳号的甲板上,手持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敖海源他们的船。

他的心跳随着那条斜纹大棘鱼的每一次挣扎而加速,仿佛自己也在与那条大鱼搏斗。

当看到鱼被成功拉上船时,他忍不住激动地拿起对讲机,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和兴奋。

“海源,海源!听到请回答!”徐长清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显得有些急促。

敖海源正忙着检查那条斜纹大棘鱼的状态,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随手拿起对讲机回应道:“徐哥,我在呢,怎么了?”

“那条鱼,千万别放了啊!一定要给我留下来!”徐长清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可是稀罕玩意儿,其他的都好商量!”

敖海源闻言,低头看了看那条还在微微挣扎的大鱼,回答道:“徐哥你认识这玩意儿?”

“必须认识,斜纹大棘鱼啊!房胶的正主儿!”

“你怎么认识的?”

“别废话了,我在一次拍卖会上见过,但是当时抢不过那些有钱的大佬啊!”

……好吧,还是大佬见多识广啊!

“放心吧徐哥,鱼已经上船了,跑不了。不过这家伙个头不小,我得赶紧处理一下,不然等会儿死了就不新鲜了。”

“对对对,赶紧处理!”

徐长清连连点头,虽然敖海源看不到他的动作,但从语气里也能听出他的急切。

“你们先别急着动,我这就带人过去帮忙。这条鱼可不能随便处理,得小心点儿。”

敖海源闻言,抬头看了看身边的其他人,笑道:“得,徐老板说要亲自过来帮忙,咱们先等等吧。”

没过多久,清琳号就靠了过来。

靠帮登船,徐长清就直奔那条斜纹大棘鱼而去,蹲下身子仔细打量起来。

“啧啧,真是条大家伙!”

徐长清伸手轻轻摸了摸鱼身,感受着那光滑而坚硬的鳞片。

“卧槽!这条比我那年在拍卖会上见过的还大!”

敖海源笑道:“徐哥,这鱼我都不认识,要不是我岳父提醒,我还以为是条大海鲈呢。”

徐长清点点头,转头看向李国振:“李叔,您见多识广,这条鱼确实是斜纹大棘鱼吧?”

李国振走上前,指着鱼身上的纹路说道。

“没错,你看这鱼身上的纹路,还有这独特体型,典型的斜纹大棘鱼特征。不过这家伙按理说应该在孟加拉湾或者南海活动,怎么会跑到东海来,确实有点奇怪。”

敖海源皱了皱眉,思索道:“难道是洋流变化,把它带过来的?还是说,咱们这边的海域环境发生了变化,吸引了它们?”

李国振摇摇头:“这个现在还说不准,得等回去后做个详细的研究才能知道。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条鱼的出现对咱们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徐长清点点头,站起身来,拍了拍手:“好了,大家别光看着了,赶紧动手处理吧。这条鱼得尽快放血、内脏单独处理,不然肉质就不好了。”

石首鱼类浑身是宝。

除了鱼鳔,其鱼肉、鱼鳞、鱼脑石等均有不错的功效。

众所周知,鱼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首先,鱼肉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第一:鱼肉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约有 95%都会被人体吸收,100 克鱼肉保证了人体每天所需的蛋白质的一半。

第二:能供给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