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睛眯起,声色俱厉。
“杨舍人什么意思?”
“本官的提议不可?”
“难道你要让杭州的百姓饿着肚子?”
“若是出了事情,你担当的起吗?”
“这跟你掺沙施粥,可不一样,你休得胡言!”
他对杨易次赈灾的事情还耿耿于怀,现在找到机会便是要阴阳一下杨易。
杨易嘴角含笑,似乎丝毫不受影响,让李义府感觉一拳打到了棉花一样,郁闷的他想要吐血。
武曌黛眉轻蹙,目光放在杨易身,声音不由得温和了许多。
“杨卿是何意,但说无妨。”
杨易拱了拱手。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如今粮食少的情况下,更是万万不能全部放到杭州去。”
“否则,若是短时间内,粮食被吃完,之后一直供应不,岂不是告诉杭州百姓,朝廷已经拿不出粮食了吗?”
“届时,才会真正的人心浮动,若有别有用心之人煽动,必出大祸!”
殿内死寂一片。
众人闻言,眸中露出思索之色,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杨易所言,很有道理啊。
到时候再拿不出粮食,百姓必然会对朝廷丧失信心。
那情况就很危险了。
官婉儿眸中浮现了然之色。
原来如此!
杨大人果然是目光长远。
武曌沉默。
杨易说到了问题的关键。
粮食短缺很致命啊。
李义府一肚子不爽。
他提出个建议又被杨易否定,简直是让他颜面下不来台。
次赈灾的对比,已经显得他不如杨易。
现在又跟他杠了?
他咬了咬牙。
“那就分批运送到杭州......”
“如此以来,每次的粮食虽然少一些,但是也能给后续的希望。”
杨易毫不犹豫道:“还是不行,每次粮食不够,就会饿死很多百姓。”
李义府气的满脸涨红,眸子瞪起。
“饿死一些,总好过饿死大半!”
杨易摇了摇头。
“李尚书说的好轻巧,你所说的饿死一些人,可能就是成千万人,关系到十数万的家庭,对于李尚书而言,杭州旱灾也许就是以后记录在史书的几个字,但是对于杭州百姓而言,却是一场无比沉重的灾难,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百姓身那就是一座大山......”
殿内安静无比。
所有人都被杨易的话给震住了。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百姓身那就是一座大山!”
武曌默默的咀嚼着这句话,凤眸中微茫闪动。
其余等官员看向杨易的眼神也渐渐变化。
此子居然能够说出如此有深度的话,心智不同凡响。
官婉儿清冷的眸子中闪过钦佩之色。
她作为女帝的侍女,宫中的女官之首,接触过太多达官贵人。
在这些“贵族”的眼里,百姓平民的性命就是数字而已,不值一提。
而在杨大人的眼里,似乎格外不同。
李义府人要气麻了。
这混蛋装圣人就圣人,非得踩他一脚!
太混账了!
他心中的怒火几乎要烧没他的理智。
李义府压抑着内心的愤怒,冷冷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倒是请杨大人出个妙计给本官瞧瞧......”
............................................................
ps:新书起航,求鲜花,求月票,各位的支持就是作者的动力。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