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的落地窗外,霓虹在雨幕里晕成朦胧光斑。
廖姐穿着睡裙,陷在沙发里,手边的水晶杯中,酒液折射出电脑屏幕上的软件页面。
她时不时的看向电脑屏幕,等待着视频的开始。
图标震动的瞬间,她瞥见屏幕上跳动的“姜老师“备注,指尖在鼠标上点击。
然后对着摄像头,坐好。
“廖姐,能看到我?“姜哲的嗓音和视频界面先后出现。
他的视频背景是书房。
“能看到。你能看清我吗?”廖姐清楚的记得里面的摆设和物品,距离上次见面,好像没有变化。
“能看到。”姜哲说道:“你那里有点薄,不是,有点暗。”
廖姐想笑,将镜头转向窗外的城市夜景。“省城下雨了。”
“你在喝酒吗?”姜哲通过视频,看到了酒杯。
“在喝你送的那支香槟。“她看着屏幕里的姜哲骤然亮起的眼眸,忽然想起初见时,这个年轻的学生,看到自己时,好像就是这种眼神,灼热到让人想退后,却又忍不住靠近。
“你的头发怎么湿湿的?“她抿了口酒,不动声色的找准角度深。v领丝绸睡袍的映衬下,肩头和锁骨处,若隐若现。这是她精心计算的角度,足够旖旎又不至轻佻。
姜哲的喉结明显滚动了一下:“刚刚去洗澡了。你今天好漂亮。”
廖清漪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杯沿,故意岔开话题。
“你做出选择了吗?”
姜哲说道:“还在考虑。你往后坐一点,让我看看你。”
“顶尖学府的资源和人脉,能让你少走十年弯路。“廖姐说着老生常谈的话,动作自然的调整坐位。真丝裙摆下小腿交叠又分开,这个动作让视频那头的姜哲,眼睛睁大。
廖姐轻笑出声,平日里滴水不漏的言辞,和工作时的成熟做派,此刻已经不见。如果熟悉她的人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惊诧,廖主任竟然还有这一面。
“如果顺利,三年之后……”她将散落的长发撩至耳后,露出珍珠耳钉,“等你拿到博士学位回国,说不定.“尾音渐渐消弭。
三年之后又能怎么样?落地窗映出她此刻的神情,那是种混合着宠溺与克制的温柔,连她自己都觉得陌生。
“等一等……”姜哲突然说道。
“怎么了?”廖姐问道。
几秒后响起,她看到视频屏幕上显示张刚完成的速写。
笔画简练,但是生动的描绘出昏黄灯光下,穿睡袍的女人侧影。
廖姐看着速写,半晌之后,仰头饮尽杯中残酒,一滴液体滑过唇角。
她始终不敢面对,推荐姜哲去哥大,有多重原因。既想看他振翅高飞,又期盼大洋彼岸的距离,能创造一些机会,或者,冲淡这份不合时宜的心动。
“姜老师,你的画技越来越好……”
听到特定词语,姜哲笑的很开心。
雨声渐密,灯火和私密话……
第二天。
姜哲背着双肩包,从美术楼出来时,下午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戴上了墨镜。
手机在裤兜里持续震动。
拿出来看了一眼,是没备注的号码。
自从第二幅作品的拍卖价超过百万,各种电话接踵而至。所以,他干脆不接。
走向停车场的路上,不时碰到同校的学生。遇到认识的人打招呼,姜哲会一一回应。如果对方主动打招呼,自己又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就笑着点头回应。
随着考研和作品拍卖的消息在校内传播,他再次成为了闲聊的话题之一。
他远远的看到,兰馨和两个女生,有说有笑的走过来。
“姜哲!“国画专业的女生,看到姜哲的目光看向自己几人,同时放慢脚步,就用手肘碰了碰同学兰馨。
兰馨早就看到了姜哲,只是不敢表现得太主动。有了同学的示意,立刻向姜哲走过去,马尾辫随步伐欢快跳跃。
另外一位女生抱着写生板跟上两个同伴。
“恭喜。我们都听说你的又卖出一幅画。”兰馨的室友说道。
“听说你要去米国?”兰馨也说了一声祝贺,然后问起另一件事。
姜哲礼貌的回应谢谢,然后说道:“还没定下。”
兰馨的同学说道:“听说,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专业方向的研究项目,每年全球只招几人。这机会多难得,还要考虑?“
姜哲急忙转移话题:“要考虑的。你们怎么样?”
闲聊几句,双方都有事情,礼貌的告别。
“姜哲真幸福,可以随便选,又不用担心费用。”三位女生边走边聊。
“我考研没戏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一位女生有些沮丧。
兰馨变得沉默,当着同学的面,有些问题不好意思与姜哲谈,只能计划着另找机会。
姜哲坐到车上,把双肩包放下,拧开水杯盖子,喝了一口茶水。
看看手表,估计陈嫣还要有段时间才能过来汇合。
他无聊的看向车外,之前在秦教授办公室的对话经过,浮现在眼前。
“看看这个。“秦教授将一份手写资料,交给姜哲。
姜哲默默的翻看。
这是秦教授手写的一份笔记。从纸张的色彩和墨水颜色的变化以及文字内容可以看出,这份笔记从几年前就开始整理。其中有国内艺术圈知名画家的成长经历。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还每一个案例后面,都有秦教授的点评总结。有些内容尖锐甚至功利。看着这份文件就知道,秦教授绝不是只会研究学问的教授。
“艺术,不是闭门造车的学问。“秦教授起身,走到窗前。四月柳絮乘着风涌进来,“你要成长,需要养分,需要环境,需要平台——比如哥大的东亚艺术数据库,修复实验室..还有艺术市场。”
他转身看向姜哲,眼里跳动着年轻人般的光。
——
姜哲打开车载音乐,播放许巍的音乐然后把座椅后调,让自己舒服的后仰。
宝马越野车的胡桃木饰板,在下午的光线中,泛着暖光,手刹旁的杯架里,茶水的馨香缓缓发散。
就在姜哲任思绪发散的时候,手机再次响起。
他皱眉,拿起手机,看到是汪真的号码。
“大画家,现在忙不忙?”汪真的声音传来。
“这么客气?我现在没事。”
“你现在的身价不同了哟“汪真的声音背景中,有关门的声响。
“刚才接待了一位新加坡来的藏家。这位先生来到画廊,寒暄过后,直接就问,有没有姜先生的作品?“
姜哲用肩膀夹着手机,让自己恢复舒服的姿势:“你怎么回答的?”明知道那些估值.“
“当然是有,但是已经被买下。“说笑过后,汪真也问起姜哲读研的选择。
听到姜哲还在考虑,她再次劝说:“我在纽约,听一位资深从业者说过一句话。在艺术市场,学术血统堪比黄金。“
“想想国内的画家们,为什么讲究师承关系,再想想大师们留学的经历.“
她等了一会,才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不愿意留在国外。等你戴着名校的博士帽回来,会发现,你的作品会有更好的价值转化。“她突然轻笑,“至于你那个小女朋友,也会沾你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