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董卓骂道。
李儒说道:“岳父大人,我有一个办法,我们要不要搬得远远的,让讨董联盟的人追不上?”
董卓问道:“你什么意思?”
李儒说道:“我们不如迁都到长安?长安地广人丰,乃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地,况且岳父大人在那里经营多年,基础雄厚,并且还有潼关天险,既可以远避群雄之锋,又可以凭险据守,并且最近大街小巷,传唱着一首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我思量此话,西头一个汉,应的是太祖高皇帝定都长安,传一十二个皇帝。这东头一个汉,是应世祖光武皇帝建都洛阳,到如今也传了一十二的皇帝,天道轮回,岳父大人迁都长安,才能成就千秋功业。”
董卓想了想,说道:“这样做的话,动静太大,朝野不宁,迁都……长安远在千里之外,奉驾西迁,耗费巨大,资费何来?”
李儒说道:“岳父大人不必担心,我自有道理。”
董卓问道:“哦?你有什么好办法?”
李儒说道:“洛阳毕竟是帝都,钱财隐于市者,不计其数,那些豪门大户家藏珍宝,也是不计其数啊,可以没收他们的钱财珍宝,充入宫中,但是袁绍等人的门下部众,一定要杀了他的同党,再抄掠他们的家资,必然收获不小。”
董卓笑着说道:“好!哈哈哈,童谣,寄寓天意,要不是你说,我都想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啊!袁绍,曹操,你们尽管前来,看老夫给你们留下了一些什么!”
。。。。。。。。。。
次日,董卓在朝堂之上,召集文武百官,说道:“大汉东都洛阳,已经二百多年,气数已尽,老夫夜观天象,长安有帝王之气,老夫想要奉驾西迁,你们赶快回去,最好准备。”
司徒杨彪「字文先」说道:“相国,关中之地,残破不堪,现如今无缘无故舍弃宗庙皇陵,恐怕百姓震动,天下大乱容易,安定天下实在是艰难,还希望相国三思。”
董卓大怒,骂道:“你是想要阻拦国家的大事吗?”
太尉黄琬「字子琰」劝说道:“相国,杨司徒言之有理啊,想当初王莽篡逆,更始赤眉的时候焚烧长安,全都变成残垣断壁的景象,再加上百姓迁徙,百无一二,现在舍弃宫室而去荒郊野地,这不是好事啊。”
董卓说道:“关东逆贼蜂起,祸乱天下,长安有崤山、函谷关之险要,并且靠近陇西,木材、石料、砖瓦,几天就可以凑齐,建造宫殿,都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你们不要再胡言乱语!”
司徒荀爽「字慈明」劝说道:“相国想要迁都,迁都是一场浩劫,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啊!”
董卓大怒,骂道:“这是危言耸听,我这也是为了大汉天下考虑,怎么能为了一两个百姓,酒舍弃天下大事!”即日起,将杨彪、黄琬、荀爽贬为庶民。
董卓出宫上车,只见两个人望着马车作揖,董卓一看,乃是尚书周毖「字仲远」和城门校尉伍琼「字德瑜」。
董卓问道:“你们有什么事吗?”
周毖回答道:“今日听说相国想要迁都长安,所以我们前来劝谏。”
伍琼也说道:“还希望相国三思。”
董卓勃然大怒,骂道:“我董卓当初刚到朝堂之时,就是听了你们两个的话,没有杀死袁绍,不违背天下人的心意,现如今袁绍作乱滋扰太平,我董卓什么时候对不起你们?你们两个和他都是同党,来人啊,推出去,斩了!”便命令武士,将周毖、伍琼斩首,董卓便下令迁都长安,不日启程。
董卓又派遣五千铁骑,捉拿洛阳富豪,共有几千家,并且给他们安上反贼乱党的罪名,全都在城外斩首,获得他们的家产。
李傕「字稚然」、郭氾尽数驱赶洛阳几百万口百姓,前往长安,每一百人一队,中间插着一队军士,互相看管,不计其数的人死在沟壑之中,又放纵军士贱淫妇女,抢夺粮食,哀号啼哭的声音,震动天地,如果有走得慢的人,背后三千个催促的军士,每人手持兵刃,在路上杀人无忌。
董卓临走的时候,李儒又说道:“岳父大人,这次迁都只要记住两件事就可以了,第一,带上有用的东西,第二,把没用的东西,毫不犹豫的丢掉。”说着,李儒交给董卓一封信。
信上是一首诗:“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原来是被囚禁起来的弘农王刘辩,一天偶然间看到一对燕子在庭院中飞翔,才写下来的诗句。
董卓看完诗之后,李儒说道:“刘辩被废为弘农王之后,必然心存怨恨,各地诸侯又多有争议,这次迁都如果带上他,或者是洛阳城破之后,被十八路诸侯所得,恐为祸根啊。”
董卓思虑再三,说道:“那就剪除净尽!”于是命令李儒带着十个武士,入宫杀死刘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