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萸没再说什么。
登陆游戏,继续任务——她准备去做一些成就、收集一些小玩意。
游戏里不少成就、任务都是玩家制定的。
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研究出来的小玩意卖钱、或者说希望能用更有趣的方式让它融入到这个游戏里。
就可以选择自己设计任务、设计一些挑战。
在经过游戏官方的审核,认可这种设计,就能够保留在游戏里。
每个区具体的挑战项目都不尽相同。
毕竟不是每个任务的设计者都有耐心在一个个区里复现。
十二区虽然才开放没多久。
这种喜闻乐见的项目却诞生了很多。
收集党“爱死”这种设定了,一个月不上游戏,就能多十好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成就、任务,现在老区一个截止一个月内全成就、全任务、全收集的账号能卖大几十万。
吴萸手里就有几个。
她打算在十二区,靠自己再弄一个。
到凌晨十二点,她准时离开。
孟晨他们继续团队活动。
“离火”,是火焰山这张地图里的一个高端本。
英雄难度下,能产出一些金色素材。
这也意味着,它有相当高的门槛。
对装备、技能有强制的数值要求。
最关键的...
这个本一共六个BOSS,机制复杂,乃至冲突。
有BOSS需要两个T,有BOSS需要两个奶妈,有BOSS不需要奶妈、或者T......
这意味着,除了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外,还对“广度”有一定要求。
虽说这款游戏不分职业。
但大多数玩家,在进行游玩的时候,对自己都就有个“单一”的定义。
输出、治疗、坦克、辅助。
在这四大类之下,再进行一些细分。
比如说完全舍弃血量、防御的刺客定位;优先血量或是防御、或兼顾两项而舍弃一些攻击能力的战士;或者操控魔法的法师......
很少会有玩家兼顾两类。
大类下再怎么细分,内核逻辑都是一样的。
可..
输出和治疗使用的就不是同一套逻辑,治疗和坦克又是一套。
唯一比较像的,就只有治疗和辅助。
普通玩家或许能够在游戏之外,很容易地理解两套完全不同的游玩逻辑,并且纸上谈兵、能做的很好。
但他们都是在学习、工作之外的时间游戏,没有时间进行大量的训练,很难进行兼容。
而到职业经济领域,这种标签就更加明显。
因为赛场上能够使用的技能数量是有限制的,多且杂就不精,专一一种定位,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而PVE就不同。
虽然...PVE玩家也都会有一个“主职业”,即他们第一定位。
但就像离火这个本,不同情况需要不同数量定位的团队组成,放在以前的游戏,都是在外面准备好对应职业,打到哪个BOSS就换人,同步进步再攻略。
在《无界探索》这款游戏里,那就是调整技能库,换一个定位。
这就是“广度”。
一名优秀的副本选手,不说精通所有位置,至少在第一定位之外,还要有个第二定位。
王业第一定位是T,第二定位是治疗,其次辅助,最后才是输出。
玩家人数越少的定位,他熟练度越高。
李可第一定位是辅助,第二定位是T,第三定位是治疗,很标准的PVE团队骨干。
剩下三人...
都是输出定位。
毕竟职业选手,基本都是从“输出位”起步,根据后续的青训、表现,再进一步细化。
离火本有些难度。
但对他们五个来说,并不算很复杂的挑战。
唯一阻拦在他们面前的,是没有指挥。
五个人有五个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