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以战养威(2 / 2)忠武天下首页

有道是穷寇勿追,狗急了也有跳墙时。

姜山从未想过要赶紧杀绝,见好就收,传令郑威、黄宗停止追击潜逃的义军,率领所部兵马全面清剿公安境内的残存义军,以求彻底光复公安县境。

郑威、黄宗得令,参照白谷所画的义军兵力分布图,结合投诚的义军将领所描述,速制地图,由北向南清剿残存义军,不过两三日,公安县境内再无义军营寨,全境光复。

对全军论功行赏,功劳记录在册,等候朝廷嘉奖。安抚投诚的兵士,愿意参军的义军青壮年全部参军入伍,登记在册。安置投诚的百姓,穷困者发放米粮,无家可归者分配田宅。姜山所率领的剿匪大军深得人心,剿匪形势一片大好。

一日,姜山聚集将领们于中军大帐内,商讨剿匪事宜。

刘文心首先发言,说:“诸位,首战已胜,军威已立,就差乘胜进击,扩大战果,以图全面戡平叛乱,为荆湖迎来永久太平。大帅向来纳善如流,讲究群策群力。你们若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只要于剿匪有利,没有不照准来的。”

郑威说道:“大帅,军师,我等跟你们比,就一介武夫,只求执行命令,只求冲锋陷阵,其他一概不管,有劳大帅、军师为我等多想着点了。”

黄宗附和笑道:“大帅,军师,郑威将军说的没错,我等冲锋陷阵,执行命令是一把好手,至于谋略方面,没什么花花肠子,也想不出什么好东西,就不参与了,全听大帅与军师的就好。”

其他将领们附和有声。

刘文心说:“既然大伙儿这般谦逊,那就不强人所难,我就有事说事了。”

众将领齐声说:“军师尽管说来,我等竖耳恭听。”

刘文心说:“法曰:‘聚不聚为孤旅。’诸位深知,我军就两万三千兵马,加上新招的兵士,满打满算,三万来人。义军势大,公安一战,虽损兵折将三四万,就算不扩充兵源,却也还有十几万之众。我部兵马相对义军而言,可谓兵少将寡,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已成兵家之常情。若我军分兵进攻,敌若以众攻我,我军势必成为孤军,潜在被敌军聚歼之危险。”

郑威想起一事,倍觉军师刘文心是有的放矢,说道:“军师,我部下曾有怨言,我已教训了来,望大帅与军师,还有黄宗将军,切莫往心里去。”

刘文心笑道:“大帅让与黄宗将军率兵攻城,得了首战之功,有人心存怨言,情理之中,大帅与我从未往心里去。

但有一点,大伙儿应该明白,你们不管是谁带出来的兵,不管是谁带出来的将,都是朝廷发放军饷,供应口粮。因而,你们只能是陛下与国家的兵,只能是陛下与国家的将。大帅受陛下信任,身为荆湖剿匪主帅,因战事需要,让谁担任主攻,让谁领兵阻击敌人,你们身为将领,若心存怨言,就是于陛下不忠,就是于国家忘本,这是要不得的。”

那几位曾想为郑威将军打抱不平的将领起身,躬身认错道:“末将糊涂,末将知罪,望大帅、军师原谅末将一时之失。”

姜山说:“牛将军、张将军、王将军,你们是张守城老将军带出来的兵,与郑威将军感情深厚,为郑将军打抱不平,人情使然,本帅与军师从未往心里去。但你们要记住军师刚才说的话,你们虽是郑威将军的部下,但也是朝廷的将领,一切当以战事的需要而听命,顾全大局,不可一味的计较个人得失。”

牛、张、王三位将领齐声说道:“末将知错,绝不敢再有此等心里。”

姜山笑道:“很好。请坐。”

“谢大帅!”牛、张、王三人行礼就坐。

姜山说:“诸位,我们同坐于此,不是为了别的,只为了戡平叛乱。戡平了叛乱,人人有功,戡平不了叛乱,人人都有过。至于功劳大小,只要忠于国家,忠于陛下,有的是机会建功立业。往后,切不可因一时之功沾沾自喜,更不可为一时没能建功立业而私下计较。望大伙儿日后同在军旅,时刻以国家为念,勠力同心,守望相助,不计较个人得失。”

众将领齐声答道:“末将谨遵大帅教诲。”

姜山起身说道:“那诸位,今日议事到此,吃完庆功宴,赶回军营,为攻打石首做准备。”

襄王笑道:“诸位,请赴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醉不归。”

“多谢大帅!多谢殿下!”众将领起身,跟在姜山、襄王、刘文心身后,走出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