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苏建是卫青老部下,以校尉从卫青封侯。
又参与建朔方。
漠南遭遇意外,仍奋战一天不降,可见忠勇,后来,苏建的儿子苏武在塞外被扣留19年,仍然不变节归汉。
若卫青真为所谓'立威'杀这样的将军,才令人齿寒了。
汉代有以钱孰命的法律,卫青当场不杀,就相当于饶了苏建,之前李广、公孙敖、之后赵破奴等遭遇全军覆没逃回后,也都是用钱赎了命。
漠南之战后,大将军被赐千金,有个叫宁乘的人,对他说:“大将军之所以能显贵全是因为卫皇后,汉武帝现在很宠爱王夫人,她如今刚刚受宠所以家里尚未富贵,大将军可以把皇帝所赐的千金都送给她示好”。
此话明显谬误,卫霍皆以自身能力和切实的军功封侯。早年卫青被馆陶公主绑架获救后就已'赏赐数日累千金';而王夫人那时已封了夫人,家里还'未富贵'。
卫青并未按宁乘所说把千金都送去,折半把五百金送给了王夫人。
此事可以排除讨好宠妃的可能性,第一,卫青折半送金,当时已为万户侯和秩禄最高的大将军并不缺钱,反而常把太后所赐的金子全都分给部下;第二,卫青作为皇后和太子倚靠的外家并不是拉拢宠妃的好选择。
汉武帝知道后,询问了卫青,把宁乘升为东海都尉调出了长安。
卫青虽然战功显赫,地位尊宠,但从不养士人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以前窦婴和田蚡厚待宾客就常让刘彻切齿,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
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卫青和霍去病关系亲厚,漠北大战时,李广因丧失了立功封侯的最后机会,以及迷路的过失将会受到的军事审问自尽。
一年后,继承其父郎中令的李敢怨恨卫青,击伤了大将军。
卫青没有追究这件事,霍去病知道后,没多久就射杀了李敢为亲复仇。
霍去病在去世前和公孙贺等人请立三子封王,以维护太子刘据的地位,也可以看出他和卫青的政治立场的一致。
卫青、霍去病都因军功封侯,为国做出重大贡献。所以即使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淮南王刘安打算谋反时,问谋士伍被:崤山之东若有兵战,朝廷必派大将军卫青统兵镇压,您认为大将军是怎样的人?(《史记》)
伍被说:“我的好友黄义,曾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归来告诉我说:'大将军对待士大夫有礼貌,对将士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大将军骑马上下山冈疾驶如飞,才能出众过人'。我认为他能力很高,又屡次率兵征战通晓军事,不易对抗。”
谒者曹梁出使长安归来,也说大将军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常身先士卒。
安营扎寨,井未凿通时,士兵都喝上了水,他才肯喝。
军队出征归来,士兵渡河已毕,他才过河。
皇太后赏给的钱财丝帛,他都转赐手下的军官。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
后来淮南王做谋反的准备,派人假装获罪后逃出淮南国而西入长安,给大将军和丞相供事,意欲一旦发兵起事,就让他们先刺杀大将军卫青,再说服丞相公孙弘,之后便如同揭去一块盖布那么轻而易举了。
卫青才干绝人,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即使常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作为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的将军,亦或出入禁中掌议论的侍中、太中大夫和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需过人的能力和魄力。
对外辱强敌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
太子和皇后日渐宠衰后常常担忧,汉武帝主动找到卫青表示太子温厚好静能安天下,是最合适的守城贤主,并让卫青转告。
卫青在世的时候,从无人敢构陷卫太子,直到他去世之后,很多臣下认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图陷害太子的才逐渐多了起来。
武帝后期许多为祸之人,如李广利、巫蛊之祸时的江充等也均是在卫青去世几年或十几年之后,才开始担任职务(《资治通鉴》)。
霍去病,汉族,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
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元朔六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过当“一般被理解为斩杀敌人数目超过己方损失的数目。
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2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蒙古境内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蒙古肯特山以北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贝加尔湖。
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
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元狩四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
同时下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相同。
汉武帝于建元二年罢太尉之位,直到设置大司马位,以代替太尉之职,卫青和霍去病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
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
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
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回去之后一年多就病死了),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
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
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霍去病与舅舅卫青的关系亲厚,两人虽然战功显赫,但从不结党,更不养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为求得好名声去养士呢?
而霍去病也跟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从霍去病请立三子封王的上疏也可以看出与卫青维护太子刘据的一致立场。
元狩六年,霍去病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诸侯王必须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长安。
大司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汉武帝:“承蒙陛下错爱,使我霍去病能在军中供职。
本应专心思考边防事务,即使战死荒野也无法报答陛下,居然敢考虑他事来打扰陛下。
我这样做,实在是因为看到陛下为天下事忧劳,因哀怜百姓忘了自己,减少了食膳音乐,裁减了郎员。
皇子们赖天保佑,长大成人,已能行趋拜之礼,但至今未封号位设师傅官,陛下谦恭礼让,不怜悯骨肉之情,群臣私下都希望早日予以封号,但不敢越职进奏。
我不胜犬马之心,冒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
希望陛下鉴察。霍去病冒死再拜进奏皇帝陛下。
三月乙亥日,御史臣霍光兼尚书令上奏未央宫。
汉武帝下诏道:“下交御史办理。”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
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
其父未曾尽过一天当父亲的责任,但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父亲的事,有次任骠骑将军出征时顺道到了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的儿子。”
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元狩五年,李敢因其父李广之死,怨恨大将军卫青,打伤大将军卫青。
卫青隐藏了这件事,但没过多久,霍去病为卫青亲外甥,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有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细菌。
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长期劳累身体免疫系统最终没有抵抗过去。
后来蒙古军队西征时亦用过此战法。
两千年前的医疗水平有限,数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足以对霍去病的身体造成不可治愈的伤病,漠北之战一年多后霍去病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