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5章 坚城难破 釜底抽薪(2 / 2)东汉不三国首页

周瑜再度在帐中来回踱步,反复思量。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说道:“他们既然愿意困守孤城,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困守孤城的模样。”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猜不透周瑜究竟有了怎样的计策 ,但看着周瑜那胸有成竹的模样,又都隐隐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新战局。

周瑜挥退传令兵,让他先去休息,稍后便会有书信交予马超。待传令兵退下,周瑜立刻伏案疾书,给马超写下了回信。

信中,周瑜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他要马超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假扮为丹阳精兵,伪装成曹豹的模样,就地驻扎在原处,以此迷惑城中的陶应和王朗,让他们误以为曹豹的军队仍在城外防守,不敢轻易出城。另一路则扮作山越部众,专门去袭扰王朗与陶应向永安城运送粮草的粮道。务必将运粮士兵驱散,烧毁粮草辎重,截断他们的补给线,让永安城彻底陷入粮草短缺的困境。

周瑜心中明白,永安城虽固若金汤,但城中大军众多,人多马杂,每日的粮草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粮草断绝,城中必然人心惶惶,陶应和王朗就算再想当缩头乌龟,也不得不出城寻求生机。

与此同时,周瑜这边也没有闲着。他传令各营,继续对永安城展开猛烈的攻城行动,擂鼓呐喊之声不绝于耳,云梯、投石车等攻城器械轮番上阵,让城中守军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毫无进展的困守之战,但实际上,周瑜的每一步都在为最后的总攻做着铺垫。

永安城中,气氛压抑得仿若能拧出水来。陶应与王朗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眉头紧锁,满心忧虑。自周瑜大军压境以来,他们深知己方实力不敌,故而不敢轻易出兵,只能龟缩在城中,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做困兽之斗。

然而,山越士兵的攻城之势却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从未有过丝毫停歇。每日天刚破晓,激昂的战鼓声便会轰然响起,震得人耳鼓生疼,紧接着便是山越士兵们如雷的呐喊声,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城中守军的心理防线。

为了抵御攻城,城墙上的滚石、垒木如雨点般砸下,箭矢也如蝗虫般密密麻麻地射向敌军。每一次交锋,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双方都杀得昏天黑地,鲜血染红了城墙下的土地。如此高强度的防御,使得城中的各类物资迅速消耗,尤其是粮草,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锐减。

时间在紧张与焦虑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又过了十日,这本是约定运送粮草的日子。陶应与王朗早早地便登上城墙,翘首以盼,眼睛死死地盯着远处的道路,满心期待着运粮队伍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可从清晨等到日暮,道路上始终空荡荡的,除了飞扬的尘土,什么都没有。

随着马超那边的行动逐步展开,永安城的运粮队频频遭到袭击,粮草损失惨重。城中的守军开始察觉到了异样,士气也逐渐低落。而周瑜这边的攻城部队,虽然一次次被打退,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每一次进攻都给城中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陶应在府中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个死结,转头看向王朗,声音里满是焦虑:“这粮草再不来,城中军民怕是撑不了多久,军心一乱,这城还怎么守?”王朗同样心急如焚,却强装镇定,开口安慰:“或许只是途中耽搁,再等等看。”话虽如此,可他心里也清楚,这粮草要是再没动静,形势就岌岌可危了。

两人正说着,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报!城外山越贼寇攻势愈发猛烈,南门的防御器械损耗严重,投石机都坏了两架,咱们的箭矢也快见底了!”陶应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冲着士兵吼道:“继续坚守,不管用什么办法,给我撑住!”士兵领命后匆匆退下。

王朗长叹一口气,“如此下去,城内物资耗尽只是迟早的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陶应咬咬牙,“可贸然出城,正中敌军下怀,山越明显有高人指点,狡猾得很,指不定设了多少陷阱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