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城。
年仅21岁的小皇帝朱厚照,坐在金銮殿的龙椅之上,看着下方百官,围绕是否出兵三郡,而吵的不可开交,十分恼怒。
绝大部分文官,包括自己的皇叔,铁胆神候朱无视,居然都不同意大举出兵三郡。
文官势力不同意,朱厚照早有心里准备,毕竟这些人都不愿意看到出现新的勋贵势力。
而且,兵权交出,按照惯例,皇帝还得派亲近之人,去当监军,而亲近之人,又非内廷太监莫属。
所以,一旦取胜,除了主将,监军太监也一样会获得更大的权力,这是文官集团不愿意看到的。
但朱厚照的皇叔,一直以来,对外那么强硬的人,居然也跳出来反对,这让他十分错愕,还有愤怒!
在场百官,谁看不出皇帝想要出兵呢?
可偏偏这些人,非要和自己对着干。
朱厚照看着百官,斜眼看了身边太监一眼,太监会意,立马扯着嗓子喊道:
“无事退朝!”
说完,朱厚照便拂袖而去。
朝会结束,却有小太监找到朱无视、以及内阁首辅刘建,说皇帝请他们去御书房有事相议。
二人相视一眼,跟随小太监而去。
两个时辰之后,
二人从皇帝御书房中走出,脸色略微有些阴沉,此番,他们联手阻止勋贵和太监执掌兵权,可以说成功了,但又没有完全成功。
三郡失败,乃是大明的耻辱,前两任皇帝,加上现在的朱厚照无时无刻想要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可朝堂内,支持者却寥寥。
反而那些勋贵和内廷却给与了皇帝莫大的支持。
御书房内,除了他们二人和皇帝,还有东厂曹正淳以及两位勋贵也在,几方经历了好一番唇枪舌剑,终于彼此达成了妥协。
原本勋贵提出的出兵十万,变成了三万。
原本领兵主将,由武官担任,变成了由文官担任,但配两位武官副将。
原本由东厂太监为监军的,改成了由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
离开前,皇帝的脸色比他们更加阴沉。
其实,除了太监、文官、勋贵、宗室之间的矛盾外,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
那就是钱,
东北方向,满清突然出使蒙元,边境大军亦有动静,朝廷不得不增派更多的力量防备。
东南方向,还有白莲教作乱,
这些都是要钱的,朝廷实在是没有钱,再开辟另外一个大的战线了。
尽管如此,朱厚照仍然强硬地命令内阁,不管用什么方法,也要支持这次收复三郡的行动。
政治的内涵,就是妥协,
文官成功地让皇帝换了人,
而出兵三郡,却同样要支持。
东厂,
曹正淳慢悠悠地端起一杯浓茶,
虽然在御书房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可他却没有丝毫不甘。
“督主,您倒是说句话啊,这次立功的机会,居然全被别人抢走了。”
左侧太师椅上,一位千户不甘道。
“少钦啊,你急个什么,要急也是那些勋贵和皇帝急啊!”
“可是。”曹少钦还是有些不甘。
“没什么可是的,”他对面,另外一位面如白玉的阴郁男子喝道,“那刘瑾自从成了皇上的近侍太监,就不来拜督主了,这次此人被拉,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好了,仁超,此事已成定局,看结果就是了,我们的陛下可精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