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没有想到,自己这随着一句话,竟然让三郡义军产生强烈反弹。
但这些义军,在他眼里,就是江湖中的草台班子。在大明,除了皇帝,
官,可以目空一切。
大明境内的那些江湖武者,不管武力多强,见了官,也得老老实实,颤颤惊惊。
习惯了上官做派的李明远,如何能忍受这些粗鄙武者,在他面前,目无礼数?
“哦,你们这是在逼本官吗?”
李明远眯着眼睛,俯视这杨逍几人。
“不敢,百年来,三郡武林虽受大明暗中相助,但各派聚义,死伤无数,大人若想收编义军,就不能让义军的血白流不是?”
杨逍拱手一拜,不卑不亢道。
李明远虽然官派十足,却没有思去理智,这个时候,正是和大宋争夺三郡的关键,绝不能和这支义军力量起了冲突。
他之前那番做派,除了向义军展示大明的强势之外,又何尝不是在告诉杨逍,大明对三郡的归属,势在必得呢?
“义军抚恤之事,本官自然会禀告朝廷,届时,陛下、六部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今蒙元残兵仍在三郡境内作恶,义军交由大明指挥,定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三郡秩序,安定三郡汉民。”
其实,大明的财政状况,李明远很清楚,支撑这场战争,已是捉襟见肘,他如此说法,只是想要稳住杨逍而已。
至于抚恤?等明军真正掌控这支江湖力量之后,那些死了伤了的,又如何掀得起浪花呢?
杨逍虽然不知道大明的情况,可对方这种苍白无力又空口无凭的说辞,如何能骗得了他?
“李大人,莫不是将我等当成了小孩子吗?”杨逍冷笑道。
“你们当真是想要造反吗?”李明远气极,他如此苦口婆心、好言相劝,这些人居然敢违抗惶惶天意,他顿时怒火中烧。
“哼,我等既非大明子民,又和来造反一说?”杨逍反呛道。
“你!”李明远手中拿着马鞭,指着杨逍,“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那本官就如你所愿,来人,给我将这些人全部拿下。”
身边的武将勋贵面面相觑,一时间又不知如何抉择,一旦和义军撕破脸,双方打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次出兵三郡,大明不过出动了三万大军,在边境和蒙元打了一场,也损失了不少,单从兵力数量上,大明和现在的义军,只能说是旗鼓相当,即便大明能胜这支疲兵,但自身损失,绝对不会小。
而且,还有正在赶来的大宋军队,到时候,明军又如何能敌得过对方?
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大宋白白得了三郡。
虽然这些大明武将,也很不喜欢义军的态度,可毕竟这是特殊时期,只有尽量安抚义军,为他们所用,才是正途。
可这李明远倒好,将这一切都给搞砸了。
在人家的地盘,耀武扬威,而且还有逮捕他们,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吗?
当然,过去也有这样嚣张的人,那就是昔日大汉帝国使臣。
汉昭帝时期,当时的龟兹、楼兰等多个国家依附强大的匈奴势力,骚扰大汉边境,他们劫掠财务甚至还杀害汉朝使臣,于是傅介子主动请缨出使大宛。
此人带着汉昭帝诏书严厉谴责了楼兰、龟兹等国,他们都表示服罪认错。
当他从大宛回到龟兹的时候,知道匈奴使者在龟兹国内,于是趁机率领下属一起斩杀匈奴使臣。
傅介子向大将军霍光汇报:“楼兰、龟兹反复无常,他们煽动周边国家对大汉不敬。我在那里发现他们的国王,离人都不远,我请求去抓一个国王杀了,来宣扬大汉国威。”
霍光说:“龟兹太远了,你拿楼兰先做个试验吧!”
于是,傅介子再次奉命前往楼兰,这回他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并声称这些财物是用来赏赐西域国家的。
楼兰王一开始并不待见他,他便告诉楼兰王:“大汉王朝不在乎这些东西,带出来了我就不会再拿回去,你不要自然有人要。”
于是转身离开,楼兰王贪财,马上将他挽留。酒过三巡,傅介子借口大汉天子有吩咐,带着楼兰王走入帐幕之后,随即命两位壮士刺杀楼兰王。
楼兰贵族惊慌失措,傅介子说:“楼兰王对天朝不敬,天子派我将他诛杀,你们应该立一个曾经在大汉做过人质的王子为国王。天朝大军正在赶来,你们谁敢轻举妄动,楼兰国马上被灭。”
一介使臣,当着楼兰人的面,诛杀他们的国王,这是何等的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