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9章 牵动韩半岛(2 / 2)韩综:1997半岛之王首页

毕竟

韩半岛人由上到下,真的都很热衷于航天业,只是碍于美国和自己的工业体系,没有办法发展罢了。现在有一个另辟蹊径的李佑,在美国注册了私人航天公司,自然要将这次名声好好营销好。

“注册的公司还尚未通过审批,”李佑接过一个记者的话筒,看向镜头,“不过我对通过审批信心十足,在休斯顿这座美国‘太空城’中,我已经长租下了一栋大楼作为未来的办公地点。”

“这还要感谢我在美国的两位好友,杰夫·贝索斯和埃隆·马斯克,他们也都是私人航天领域的佼佼者。”

李佑将话筒递还给这名记者,两侧的安保组成人墙,掩护着李佑坐进车中。

也直到李佑坐进车中,这些记者才停下疯狂的追问,开始就地将素材传输给自己电视台,顺便开始构思自己的稿子该怎么写。

航天对韩半岛意味着什么,除了他们,其实上层人们思考的更多。

韩半岛的太空技术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并设立航天研究局专职进行太空火箭技术开发,企图建立自己的太空发射能力。

当然,在美国的‘协助’下开始研制太空火箭。

在九三年韩半岛终于在技术协助下生产出了ksr1型探空火箭,理论上能发展成战斗部两百公斤,射程达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弹道导弹。

说起来真的很可怜,这东西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发展成为运载火箭,就是枚美国协助制造出的,很普通很普通的远程固体火箭弹,不涉及任何太空发射技术,最多能用于防空导弹和弹道导弹技术的推动。

后面的ksr2型探空火箭,同样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发展成为运载火箭,就是射程远了一些。

直到零二年,韩半岛才成功发射了一枚真正为开发运载火箭研制的ksr3型探空火箭。

于是去年九月份,科技部部长再次宣布,韩半岛将在今后十年斥巨资,用来发展航天技术,预计今年零六年到一零年,总计要投进去十四亿美元,用来研制卫星和运载工具、建设航天中心,同时还要进行航天技术开发和开展国际合作。

结果今年年中了,他们还没开始投钱,李佑就先投了钱。

根据李佑主动泄露出的情报来看,他投资那两家公司再加上注册的钱,就已经接近三亿美元了。

最重要的是,他还在借助美国私人航天公司的技术。

据他们所知,那两家公司可都和美国国家航天局有技术合作的。

很多人坐不住了,甚至心急如焚。

“李会长真是每次出去,都要弄点大消息回来,”李连昌揉着眉心,“我们刚发言想要加大对航天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他就搞出私人航天公司来。”

坐在总统办公室中的官员有数个,其中也包括当时对外发言的科技部部长。

“刘部长,”李连昌看向科技部刘部长,“今年的经费审批会很快批下去,你对外不要公布具体数字,还是重复五年内投入十四亿美金。”

“是,总统阁下。”

刘部长面容苦涩,现在的科技部确实有一点研发能力,但也仅仅有一点,想要和背靠美国两个私人航天公司的金门搞竞赛.

绝无此种可能。

本来这次经费迟迟批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两年的成果真的让李连昌很不满意。

自从零二年研发出ksr3后,在李连昌的批准下,还是又投了很多钱到里面。

但现在已经不是初期的美国‘协助’研发了,现在研究出的东西,对比ksr3几乎没多少进步,李连昌心中是很不满的。

科技部部长索性就这样拖着,万一钱投下来,还是没多少研究成果,那可就真坏事了。

再往后总统可就不是李连昌了,到时候新总统不得把他拉出来反复鞭尸。

按照他的心中所想,没那么在意什么‘自研’,不如等着美国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到时候再大量投钱,不仅能收获友谊还能获取技术。

可惜李连昌不乐意这样。

李连昌也清楚这人的秉性,并未对所谓的自研抱有太多信心。

但李佑这边的动作给了他新的机会。

他脸上仍然皱着眉,心中却开始衡量利弊,“政府有没有和李会长合作的可能?”

总统秘书点点头,“李会长一向乐于合作,是有这种合作的机会。”

“但他应该不会帮我们研发,”有官员补充道:“合作是能合作,研发肯定不行,他的公司毕竟注册在美国,还是要注意影响。”

“回头我和李会长详谈,”李连昌点点头,“科技部那边先将经费审批下来,我看看能合作到什么地步。”

李佑七月份中旬回到韩半岛,没几天休斯顿那边就打电话过来,表示一切手续都办好了。

李佑倒并未着急给手下人挪动位置,把他们调走,而是在当地高待遇请人。

有着马斯克和贝索斯的推荐和支持,完整的公司框架很快完成,不再是一个空荡荡的架子。

李佑也在这种恰当的时间,正式对外公布了金门穹顶公司的诞生,金门集团又多了一个商业航天公司。

埃隆·马斯克和杰夫·贝索斯,或者说spacex和蓝色起源以技术入股穹顶公司。

同样的,李佑投入大笔资金后,金门穹顶现在也是spacex和蓝色起源这两家公司的第二大个人股东。

将复杂的交叉持股简化来说,每方都持有另外的两方的股权,同样自己的股权也被另外两方持有。

通常这种交叉持股,在牛市行情中,三家公司的资产都能实现增值。

每家公司所持有的另外两家公司股权升值,进而又刺激自身股价上涨,从而形成互动性上涨关系。

你升我升他也升,你掉我和他还能拉你一把。

“我们会让我们的技术人员,先支持穹顶公司的建设,”视频会议中,马斯克和贝索斯做着承诺。

李佑总算把这件事落实了下来。

在零八年,马斯克的spacex就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签署了商业航天合同。

四年之后的一二年,就将一艘货运型‘龙’飞船送进太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开启私营航天的新时代。

而蓝色起源在未来着重研究着发动机、推进器和能源。

李佑觉得这双方合作,怎么着也能加快双方的脚步,让他们不断加速进展,自己也能从中得利。

虽然现在两家公司还未发迹,他投入的资金让他能成为第二大个人股东,等到以后一起势市值一上涨,他的这些股权肯定会被稀释,但他需要的就是这些技术,稀释就稀释了,连马斯克和贝索斯自己都避免不了的东西。

“可算完成了,”旁边一同参加会议的陈道俊也蛮高兴的。

前身是顺洋电子的金门电子,在芯片以及半导体发展上格外迅猛。

恰恰得州首府奥斯汀和达福地区的it产业研发,在全美都名列前茅,美国各主要集成电路制造商,也都将芯片设计中心设在这里。

在保证核心技术不外泄的情况下,金门电子和他们大有合作空间。

“对了,云平台现在研发的怎么样了?”李佑询问着陈道俊。

他这次去美国,最先完成的就是和亚马逊集团签了投资合同。

上次去美国回来,还专门交代陈道俊和尹炫优,针对云平台开始研发。

“进展还不错,”这次会议尹炫优并未参加,陈道俊代替他说道:“硬件资源我们不缺,主要是软件资源的服务还需要优化。”

“现在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能力都算是不错的,也已经开发出了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和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下一步要开发兼顾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的综合云平台。”

李佑点了点头,心下对他们的进展还算满意,“亚马逊很快会有动作,再集中资源,加快脚步。”

“还有你们,”李佑拍了把旁边的丁青,“金门其他子公司,我在洛杉矶准备了分部,该调人调人,别把那空着。”

“知道了知道了,”丁青笑眯眯的。

八月初,继金门穹顶公司与美国的两家私人航天公司正式合作之后,首尔乃至韩半岛的各大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金门集团的股价再度迎来高峰。

这次涉及金门集团的报道,仍然满是夸奖和正面宣传,“金门穹顶公司是韩美交流航天技术的关键,航天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但也存在一些蹭上来的家伙。说的就是韩半岛的科技部。

“科技部表示,目前我国的航天科研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已经掌握了大推力液体火箭以及多极火箭分离技术,已有能力研制发射卫星用途的运载火箭,将在今后十年投巨资发展航天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到二零一六年前跻身世界十大航天强国行列.”

这画大饼的官方报道,看得李佑笑呵呵的,乐子谁不喜欢看。

想跟李佑整个太空竞赛李佑觉得他们真想多了。

实际上,韩半岛的运载火箭以及太空发射技术真的都还没入门。

敢于吹牛的精神可以说是勇气可嘉,甚至在投资方面也并不含糊,前些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经济险些崩盘中止了投钱研发,但现在经济一缓过来,就开始投入大笔大笔的金钱,哪怕在太空科技领域这些年也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技术突破。

仅仅在美方的帮助下发射了那两种固体火箭,还有零二年自己独力自制的三级液体火箭,甚至这三级液体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也只达到了四十二公里。

就这样看,三十年内是别想不借助外国援助自行发射卫星。

李佑的穹顶公司虽然连人都没招齐,但他是个人有钱,背后还有马斯克和贝索斯这两个未来一定成的私人航天大佬。

用不了十年,穹顶公司的技术就能爆的韩半岛连渣都不剩。

到时候韩半岛还得上赶着来找李佑帮忙。

李佑舒舒服服的坐在办公室,全智贤在李佑身后,躬身让李佑倚着,纤细的手指给他揉着太阳穴,见怪不怪的秘书面色平淡,低头轻声汇报着一些报表数据。

私人航天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他只需要等着各种签字就行。

而希尔顿酒店那边,朴会长反而有些不识趣了。

这老东西倒不是不愿意交出希尔顿酒店,毕竟希尔顿集团都同意了,再不愿意他也只能去和希尔顿集团打官司,让他们赔违约金。

只是他在跟李佑还价,试图要走一些低端希尔顿酒店的授权。

目前希尔顿集团下属最奢华的酒店品牌,是华尔道夫酒店,韩半岛一家没有。

李佑也没打算建那么多,就连中高端希尔顿的子品牌酒店.目前全韩半岛也只有四家。

他主要就是将目光集中在中低端酒店,让它们在一些主要城市扩展开。

盈利是一方面,掌控当地才是最主要的,朴会长把他的心思猜反了,估计觉得李佑这个档次只会要高端酒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