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7章 大明也能有外卖,论取西域【求追订】(1 / 2)带着铁路到大明首页

第387章 大明也能有外卖,论取西域求追订】

相较于第一次看《逆行人生的老朱一家子,已经看了三遍的刘宽心情就没那么沉闷了。

听了朱允熥的问题,他道:“当然是因为人们需要了——后世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人忙起来没时间回家做饭,甚至没时间去酒楼食肆吃饭,便在网络上点餐,让外卖骑手送来。”

“这不仅为其节省了部分吃饭时间,也给了外卖骑手一份订单,算得上是一举双得。”

“若是往深处讲的话,其实就是社会高度发展后,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

听刘宽讲完,朱允熥及其他一部分在大本堂上学的皇子、皇孙都习惯性地思考起来。

朱允熥是朱标第三子,亦是常氏所生,按大明习惯算,今年已十二岁了。

他在大本堂读书六七年,不仅跟刘宽学习了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习惯按刘宽的引导去思考问题。

虽然朱允熥天资比朱雄英差点,但方才的问题刘宽讲得明白,此时他略一思考便理解了。

此时,朱标想起电影中主角送外卖时遭遇的种种意外,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不禁感慨道:“后世送外卖看似容易,可想要赚较多的钱,却不容易啊。”

朱元璋想法却不同,“有什么不容易的——若一个骑手在某个城市混得久了,熟悉路线及各方百姓居所,送外卖便简单得很。”

“否则的话,之前那个视频怎么将其称之为后世门槛很低的工作之一?”

近两年利用差事之便在大明游历了不少地方的朱檀则道,“其实咱们大明也有不少人点外卖——京师、苏州、杭州等大城中,如今酒楼食肆林立,豪富之家也不少。”

“有的富贵人家想吃某个酒楼的饭菜,又不想过去,便会让自家仆从过去订餐,然后让仆从取回来,或是酒楼的伙计送来。”

“我听闻,昔日赵宋汴梁城中,就曾有专门为富贵人家送酒食等物品的跑腿人,能以此谋生。”

“咱大明发展下去,城市之繁荣纵及不上后世,但赶超赵宋却是没问题的。”

随后,老朱一家子又讨论了下电影中其他各方面的问题,这才罢休。

“和以前一样,十二岁以上的皇子还有雄英、刘宽,都随咱到偏殿聊一聊。”朱元璋站起来道。

“是。”

朱标、刘宽等应了声,便跟着朱元璋去偏殿。

朱蕙兰则拿起平板电脑,在一众嫔妃、公主的要求下,调出之前的武侠金曲视频播放给她们看···

偏殿布置一如前年此时。

众人落座后,朱元璋便道:“高日、日国事务咱都已经布局好,只待瓜熟蒂落,为了能将这两地彻底纳入咱大明的统治,倒不用太过着急。”

“倒是西域,汉唐之时便为中国所有,自唐末至今已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胡风日盛,昔年汉儿亦早已化作胡儿。”

“如今咱大明国力鼎盛、威加四海,是时候将西域重新收回,令西域各族重沐王化了。”

“都说说吧,这西域怎么取才好?”

较为详细的西域舆图就挂在殿内屏风上,一时间众皇子都看过去。

其实这些皇子们知道,如何收取西域朱元璋、朱标必然早有定计,如今朱元璋问他们,不过是锻炼他们处理国家大事的思维,加以考验而已。

在其他人还在思考之际,朱檀仗着才思敏捷,抢先道:“父皇,儿臣认为取西域之上策乃逼降。”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道,“展开细说。”

朱檀道,“据儿臣所知,自咱大明改革工商、重视商贸后,便有不少商人前往东察合台汗国经商。”

“大约四五年前,父皇在日国实施‘改稻为桑’之策的同时,也授意光明卫引导商人诱使该国百姓多种植。”

“如今‘改稻为桑’之策在日国颇见成效,想必西域类似的‘改麦为’之策也进展不小吧?”

“若如此,东察合台如今粮食只怕多依赖我大明及中亚诸势力。”

“此外,儿臣还知道,朝廷曾多次向东察合台售卖卫所军汰换下来的刀甲等装备,令该国军备亦多依赖于咱大明。”

“如此情况,儿臣认为,只要父皇一道圣旨,不论那东察合台的黑的儿火者汗愿与不愿,都会乖乖上表请求内附。”

朱檀讲完,环视众兄弟,露出一副自得的表情,心想:父皇在西域的布局对咱们这些人来讲属于明摆着的,就这你们还需要慢慢思考,合该让我得了表现的机会。

虽说他们没有争夺太子之位的希望,有的人志在海外就藩,有的人则想在国内做些志趣所在之事,但能朱元璋赏识,将来便可能多一份支持,所以还是得争。

然而,朱檀没自得几秒,楚王朱桢便开了口。

“父皇,儿臣认为,朝廷虽然在西域多有布局,如十弟所言,有可能一道圣旨逼降,但更有可能令其彻底投靠帖木儿,或者说与帖木儿结盟与我大明为敌。”

朱檀没想到朱桢竟然会跟他唱反调,不禁皱眉道:“六哥只怕想多了——那跛子帖木儿篡夺西察合台不足二十年,虽称霸中亚,但其国力军势如何能与大明相比?”“另外,此前东西两察合台汗国连年征战,仇恨颇深,东察合台怎么可能与其联合,对抗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