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碰到了位妇人端着一盘菜正欲前往正堂。
待郑清看清妇人后,不是二伯母还能是谁。
提起这个二伯母,郑清率先想到的便是趋炎附势这个词。
对于大伯一家,这个二伯母那是礼待有加,期望大伯考上秀才后能照顾一下她们这一房。
反观对于不受宠的郑清这一房,二伯母动不动便冷嘲热讽,将小人二字彰显的淋漓尽致。
郑清三人看到二伯母,同样,她也看到了周氏娘三。
“哟,今日什么活都没干,还好意思来吃饭?”
平日里做饭之事一直都是周氏来弄,今日周氏去镇上,这个差事自然落在二伯母身上。
这也惹的二伯母心生抱怨。
不过家里的其他人她不敢抱怨,现如今见了周氏,自然拿她出气。
周氏听闻也没表现出气恼,而是冷笑一声道。
“你也知晓这个道理?”
“我当以为你不懂事呢。”
周氏话里暗藏的意思二伯母一听便知。
她平日里和郑清二伯一样,仗着郑老太太宠溺二伯,家里的活很少参与,使得如今周氏的暗讽她也没办法反击。
自知理亏的二伯母只得冷哼一声,先一步离开。
见二嫂落荒而逃,周氏便带着郑清及郑央儿跟了上去。
来到正堂,此刻在家的郑家人皆都在此。
“弟媳来了,快坐快坐。”
开口的是郑清的大伯,至于郑老爷子和郑老太太只是撇了一眼周氏母子三人便没了理会。
这大伯对自己这家如此热情也属理所应当,他心里也清楚,自己读书的银子全靠三弟一家支持。
“好的大哥。”
周氏应了一嘴,拉着郑清及郑央儿坐在末位。
在二老动筷之后,郑清等人这才对着面前寡淡无味的饭菜动手。
“秉礼,过段时间便是院试的日子。”
“你这几日功课温习的怎样?”
郑清正咀嚼着难以下咽的糠菜,便听到郑老爷子的询问,不禁抬头看向大伯。
虽说如今这个汉帝刘武,郑清并不认识,但科举制度与自己所熟知的并无不同,一样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几个等级。
如今大伯郑秉廉便是个童生,接下来必须通过院试才能成为秀才。
院试每年举行一次,时间在每年的八月份,算下来如今距离院试的时间也没多久了。
“父亲放心,孩儿这几日又将所学功课温习了一遍,从中收获颇多。”
“孩儿有信心,待过段日子院试之时,便是我考上秀才之日。”
大伯说的意气风发,然而他人的反应却是平平。
若说早些年大伯说上这么一句,郑家人无一不会捧场,然而这些年的失望,让一家人对大伯没了信心。
不然两个老人也不会说再供个孩子读书。
见众人反应没达到自己的预期,郑秉礼脸上有些挂不住。
好在有大伯母的捧场,这才让气氛没那么尴尬。
“我相信这次相公定能通过院试。”
二伯母见状也是连声附和。
“大哥这次定能通院试。”
“到那时,大哥可要帮衬一下我家秉孝。”
听得奉承的话,郑秉礼顿时红光满面,连连答应二伯母的请求。
“弟妹你放心,待大哥考上秀才,定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郑清则趁着没人注意撇了撇嘴,他是不信自家大伯能通过院试。
若是能过何至于等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