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拿着新搞出来的设计方案进门,开始向李孝式做起了介绍,这就是他之前所说的,关于备件厂的技术方案,甚至郑毅还给这备件厂未来几年内的规划都做好了。
“只要我们自己的铸件厂能够上得起来,除了能替换设备里的备件之外,只要我们的工人培养出来,技术上出来,下一步,就完全可以做半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矿上,种植园,都能上更多的,专业化定制的小设备,这是我们直接买欧美设备厂设备做不到的,这样,我们才能解放更多的人力,提高矿场的生产效率,和那些欧美矿主竞争时才有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如此以来我们实际上就慢慢的用上我们自己的设备了,积硅步,至千里,有了配件,和小设备,以此为基础我们才可以做完整的大型设备,以此为基,我们才能有我们的制造业发展。”
“李大哥,至多两年的时间,橡胶自动清洗生产线,蔗糖生产线,淀粉生产线,果酱生产线,我都有把握造得出来,您不是说您要发展制造业么?”
“以此为基础,扩大我们的机械加工规模,未必,我们就不能加工点别的,自行车,纺织机,缝纫机,乃至于枪,炮,子弹,这就是制造业啊!”
“到时候,咱们只需要负责生产机器,修理机器,做生产线的技术解决方案,不断的进行升级,制造更多,更先进的设备,我们做重工业。
至于使用这些设备,生产产品,做轻工业,完全可以交给南洋的其他华商,让所有的华商,都用我们生产的设备生产商品,用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日本人竞争,和英国人竞争,和美国人竞争。”
“您不是总跟我说实业救国么?何为实业救国,这就是实业救国啊,到了那个时候,您,就是当之无愧的华人侨首,纵是新加坡的陈嘉庚陈先生,也无法望你项背!”
李孝式当然也动心了,他就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技术方案。
国内的人就不说了,郑毅是他认识最有技术的华人了,即使是他所认识的外国工程师,亨特也好,以前在欧洲时认识的别人也罢,技术高低他不知道,反正那技术方案都看得他云里雾里的。
这个时代的技术人才,大多都只专注于技术,并不会特别考虑商业,顶多就是考虑一下成本和利润。
郑毅的技术方案却完全不同,不但有一条清晰的技术路线,甚至连产品路线,乃至未来几年公司的战略规划都给做好了,换言之,就是给李孝式画了一张大大的饼。
想他李孝式商海沉浮这么多年了,从来都是他给别人画饼,别人给他画饼,还真是第一次。
这饼吃得还真挺噎得慌。
华人侨首啊,赚不赚钱的对他来说不重要,但是这华人侨首四个字,对他的吸引力那实在是太大了。
他对郑毅的技术方案满意得都不能再满意了。
就是有一处问题,两人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你说的这些我都很满意,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用日本人的设备?”
郑毅:“老实说,日本设备真的是最适合我们的,不仅是因为便宜,日后的生产过程中,总是要和他们交流的,
况且眼下南洋除了我,华人中实在也没多少工程师可用,我也不是万能的,有些技术领域我也不懂,需要学习。”
“如果我们避免不了要雇用大量的非华人工程师的话,日本工程师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便宜,请一个英国工程师,薪水够请至少三个日本工程师了。”
“更何况日本设备大多都比较省电,在电力应用上面,日本现在非常不错,而且轻工业上,尤其是低端制造业,日本人的产品质量实际上是强于欧美的。”
李孝式闻言都气乐了:“你特么还想让我雇日本工程师?你咋想的啊,兄弟,不行的,
你看看外边现在的抗日情绪已经多么的严重了,如果要是让洪门和华记的人知道我的工厂里有日本工程师,他们就是把咱的工厂给炸了都不奇怪。”
“听我的,兄弟,用德国设备吧,不就是贵么,我认赔,德国设备相比于英国设备,不是也很便宜么?”
哪知,郑毅却摇头道:“不行,这不是赔不赔钱的事儿,搞实业,可以少赚,甚至可以不赚,但却决不能赔着做,
我不怀疑你的情怀,但靠情怀做事是不可能长久的,你不可能拉着全公司的人都跟你讲情怀,如果非要用德国设备的话,我就不做了。”
李孝式:“…………”
郑毅:“大哥,这又不是消费品,轻工业品,机器设备上爱得什么国啊!咱国内又没有,凭什么不买日本设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