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药王孙思邈来访。(2 / 2)为大唐名将治疗暗疾首页

圣人,臣还有一个月,就要大婚,可否给,秦诺英一个告命,嘿嘿!

哈哈哈哈,叔宝呀你占便宜了,找了个这么好的女婿。准了,你大婚那天圣旨必到。

多谢圣人。

房子了,是否要朕给你一套,回圣人,上次皇后带着豫章公主来寒舍,公主殿下的意思是,把我现在的地方,扩建一下就好。

所以圣人,这宅子还是留着赏给其他有功之人。

好,李世民点头。

圣人,其实臣,今日来,是给陛下您送粮草的。

五姓七望的四家,荥阳郑氏,清河崔氏,博菱崔氏,和范阳卢氏分别送来了,一百万罐相当的粮食布匹,圣人您派人拉走,稍后还有太原王氏。

圣人臣有一个要求。

李小神医说。

臣自幼随家师,云游天下,发现很多,从军队退下来的老兵,都活的很悲惨。

我希望,圣人您能用,这笔粮草的大多数,优先救济这群老兵。

不要一次性给,比如让他们,每月来民部领。

每个老兵,每月尽可能多,比如五石,或者八石。这样圣人你的军心会更稳。

还有,圣人如果有伤残的,或者死了还留下家眷的,必须每月双倍补偿。

伤残的,家里没人照顾的,为他赐他个丫鬟,家里有人的,家人代领。

闻言,一旁的秦琼,李靖,李济,程咬金,尉迟敬德,纷纷站出来附议。

另外还可以用来救灾,也可以用来救济被世家欺负过的百姓,这个作为我们反击的段。

圣人老规矩,还是以工代赈,不能白给。

此言当真,李世民问到,

嗯,圣人,臣从来不骗您。

哈哈哈哈那朕,替这天下的百姓,和退伍的老兵,感谢小神医。

话还没说完,魏征站出来,对李东行了一个大礼。

李东吓了一跳,魏大人您这是?

李小神医,你这为了天下苍生,在下佩服。

魏大人,叫魏伯伯。为何不叫老夫魏伯伯。

好的魏大人,你这给我行这么大礼,你是要害我?希望我折寿?还叫你魏伯伯?在下受不起你这一礼呀,你想要晚辈折寿吗?

在下一直不解,李小神医为何,如此排斥文官。

这个嘛,这太得罪人想听?李东看了一眼李世民。

说吧,朕恕你无罪,武将嘛,特别是开国武将那都是英雄,是他们在战场上流血,才为我大唐带来了这即将到来的盛世。这你不否定吧!

这个老夫不否定魏征说道,那平常武将本来就很低调,还要被战场上杀敌留下的暗疾折磨,这个你也不否定吧!

我来之前,秦叔就常年躺在床上养病这是为何,你不会不懂?魏征扶了扶他那胡子。

那魏大人,你做了什么封了国公?就是平常骂骂圣人吗?

你。。。你。。。,魏征想要发怒,但是不知道说什么,一旁的李世民,程咬金,尉迟敬德,心里乐开花了,脸上依然保持威严。

老魏呀,你也有今天。魏大人其实你这刚正不阿的性格,一心为民的性格确实没问题。

但是你这太过刚正,派你去赈灾你能筹措到粮草?我看你们还没进世家的大门就别被送客了吧。

那请小神医指教,指教嘛谈不上,就是魏大人您这个年龄再改估计比较难。

不过您可以在朝堂上,配合圣人骂骂世家,您老盯着圣人,没用的。

大唐现在的问题,都在世家这边。现在经过了,圣人的几轮打击,已经开始伤及根骨了。

魏大人,你应该趁他病,要他命,加上这次每家的一百万罐相当的粮食。世家已经不成气候了。

接下来,科举上来的官员,还要拜托,魏大人您的监督,寒门出身的官员,腐败问题不得不防。

随着时间的推进,有很多诱惑在等着他们,比如地主送她小妾,比如地主给他父母送钱,在比如给他夫人送钱,一步一步的腐蚀他们。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时候夫人再收了钱,为自己买了某某贵重的东西。

就会开始需要钱,要么在收钱,要么就用丈夫俸禄,这样一来压力一大就会出现贪污的情况。

我大唐能不能,武运昌盛还得靠魏大人,你每天去鞭策他们。

在刚开始的这几年,还需要魏大人您去教育他们,告诉他们为何为官。

龙椅上的李世民,看了一眼,一旁的书吏,记下了没,刚才李小神医说的,一会整理一份,我稍后还要看。

小神医请指教,做官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好,李世民拍了一下桌面,小神医的警世名言,记下,一会给国子监送一份。

还有就是,以后每年,都要把全国的县令,招进京培训,一定要他们记住这4句警示名言。

说到,科举,这次开春之后的科举,小神医是否有什么建议,敢问圣人,现有的科举考什么。

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儒家的那一套,

所谓科举,考中进士的,优秀的进翰林院,排名一般的,无非就是从县令开始做起。

县令是最基础的官员,代表着朝廷,百姓可能不知道皇帝,但是一定知道县太爷。百姓口中的,青天大老爷,指的就是县令。

那敢问圣人,一个县令,要怎样才能推进我大唐进入盛世?

或者说一个县令需要什么学问,才能治理好一个县,读了儒家那一套李世民迟疑的答道。

首先了,县令做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断案,虽然断案是县尉负责的,作为一县之长。

难道说,县尉出现错误,他却看不出来?他最起码的懂律法吧!

但是了,县令从蒙学到考中进士,连大唐律都不懂,也就是武德律,怎么断案?

难道要靠身边的师爷?师爷要是世家派来的,一个忽悠,出现冤案,怎么办?

难道每年都需要刑部去一个一个县的巡逻吗?这不是妥妥的浪费资源。

那小神医的意思是?李世民问道。

其实嘛,圣人您是马上皇帝,隋末乱世您是经历过的,站在一个百姓的角度,您觉得一个合格的县令,应该是什么样的。

比如会断案,这得懂武德律吧!现在我大唐以农为本,春耕是重中之重,春耕要做什么准备得懂吧!

春耕,虽然不需要,县令去种地,但是,你总不能五谷不分,六畜不识吧!

再比如,来洪水了,干旱了,如何救灾,如何安置灾民,灾后如何防止瘟疫。

这些是经验,需要上任之前,经过有经验的县令培训,才能去上任。有道理,李世民抚着胡子说道。

记,把小神医说的这几点记下来李世民对着小吏说道。

现在,我们再来商量怎么优化科举。那小神医的建议是,科举要加上武德律。

是的圣人,而且是必考科目。

哦,闻言,李世民点点头。

还有科举,其实可以细分。

此言何意,李世民问道,

现在我们一说到科举,就是选拔文官,我称它为文举,还可以加一个武举。

闻言武将集团眼睛大亮。这个可以有,这些武将集团的二代,朕正在发愁,如何安排。

这下好了,让他们都去考武举去,以后禁军的武官,都需要通过武举考试。

李小神医,你具体说说武举是什么东西,武举嘛,这个就是用来选拔,军中的将官用的。

嗯,说的好。那李小神医说说具体的。

回圣人武举嘛,比较多一点,射击,弓马,马战,步战,兵法,韬略,中任意一项特别强的都算是人才,你们看看有没补充的。

可以都参加,都选,当然就是优秀人才,出来就是高官,

也可以选一个,选一个就是个特长,比如某人可以开五石弓,而且百发百中,就可以做一个低级军官。

比如程叔擅长双花斧,比试的时候就选步战。

一旁的程咬金,瞪大眼睛看李东,你程叔叔擅长朔,朔明白了不。你程叔还能马战。

好的程叔,我知道你擅长双花斧。

一旁的尉迟敬德,抱着肚子,笑的在地上滚。

尉迟老黑,你是不是找打。哈哈哈哈哈。

再比如,尉迟叔叔擅长弓马,尉迟老黑,擅长个,屁的弓马程咬金道。

程胖子不服,一会比一比。

尉迟叔叔就选骑射。

再比如秦叔,两位李叔全部擅长,都得第一,就是武状元。

然后就是武将,也要考一点文化知识,除了兵法,也要加上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可以挑点简单的。

毕竟武将这个行业,你总不能一辈子征战沙场,天下太平了,都说武将怕无战可打。

这时选择,脱下军装,去做文官。

又或者,圣人您可以规定,一州的都督,都得是武举出身。

这个具体的,圣人您可灵活决定,我只是建议。

龙椅上的李世民,和武将集团眼睛大亮。

这个安排漂亮,李小神医你,可真是我们武将集团的神呀!

圣人还可以细分,比如孔夫子所说的因材施教。

比如某个学子,的特长是算学,他就考三个,一个算学,一个武德律,最后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

不过,这有点过多,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就要相对出点简单的题。

主要看他,武德律和算学,考的怎么样。四书五经只作为参考。

通过考试之后,可以进入户部,户部需要大量的算学人才。

再比如某个学子,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特别强,还是考三个,这时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分开,就要出的难一点,一个四书五经,一个经史子集,一个武德律,

最后就是,陛下您看看,缺什么人才就设置什么科目。

闻言李世民用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好,这么细分一下,我大唐人才就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