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 思雨成才(1 / 2)棘圜志首页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济世堂的药柜上。思雨正专注地整理着药材,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快!快请大夫!"一个老妇人焦急地冲进来,"我家孙女,她......"

"怎么了?"思雨立即放下手中的活。

"她...她昨晚突然发高烧,现在说胡话,还......"老妇人说着就掉下泪来。

"我去看看。"思雨当机立断,收拾医具就要出门。

"这......"老妇人迟疑,"沈大人不在吗?"

"家父出城办案去了。"思雨微笑,"大娘放心,我虽年轻,但行医已有七年。"

听到"沈大人"三个字,老妇人顿时安心了几分。沈明轩的声望,让人对他的养女也多了几分信任。

一路来到病人家中,思雨看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躺在床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

"让我看看。"思雨取出听诊器——这是父亲特制的新式医具,比传统的"闻诊"要准确得多。

仔细检查后,思雨发现患者不仅高烧,还有肺部感染的征兆。更要命的是,她发现女孩的脉象中隐约有一丝异常。

"大娘,令孙女平时可有什么特殊的症状?"

"有!有!"老妇人说,"她从小心就不好,动不动就喘......"

"果然。"思雨若有所思,在诊案本上快速记录。这是父亲教导的新法:诊断要详细记录,方便追踪病情变化。

"大娘别急,我有办法。"思雨说着,取出银针,"先给她降温。"

老妇人看着这个比病人大不了多少的小大夫,心里还是有些担心:"这...会不会......"

"放心。"思雨胸有成竹,"这是我父亲独创的清热降温针法,特别适合有心疾的病人。"

只见她手法娴熟,银针在几个特定穴位快速进出。不一会儿,女孩的呼吸就平稳了许多。

"神了!"老妇人惊叹,"这么快就见效!"

"这只是暂时的。"思雨说,"还需要配合汤药。不过......"她略一沉吟,"普通的退热药不适合令孙女。我要重新开方。"

她展开纸笺,运笔如飞:第一方是清热降温,但去掉了容易伤心的药材;第二方是调理心脉;第三方则是温补调理。

"这是......"老妇人看不懂这许多方子。

"这是阶段性治疗。"思雨解释,"令孙女这病看似是发热,实则是多个问题叠加。如果只治发热,反而会伤了根本。"

"小大夫懂得真多。"老妇人感叹。

"这都是家父教的。"思雨说着,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小瓶,"这是我配的新药,可以暂时缓解心悸。令孙女如果觉得不适,可以含服一粒。"

"这......"老妇人受宠若惊,"这不会太贵重了吧?"

"大娘说哪里话。"思雨认真地说,"医者父母心,救人要紧。"

这话正是沈明轩常说的,今天从女儿口中说出,别有一番意味。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隔壁的孩子也病了,症状和这女孩差不多。

"这就奇怪了......"思雨若有所思,"大娘,这附近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变化?"

"有!有!"老妇人说,"前几天河边挖出一条暗渠,说是要修......"

"暗渠?"思雨眼前一亮,"带我去看看!"

来到河边,果然发现一条废弃的暗渠。思雨仔细查看,发现渠底有不少淤泥,散发着异味。

"原来如此!"她恍然大悟,"这是瘴气引发的热症。难怪会同时发病......"

她立即派人通知衙门,要求封锁现场,并用石灰消毒。同时,她根据父亲教导的"防疫法",要求附近居民暂时搬离,避免更多人感染。

"小大夫真厉害!"老妇人赞叹,"不仅会治病,还懂得防病!"

"这是家父教的新法。"思雨说,"治病救人,不只是治已病之人,更要防未病之患。"

正当思雨安排防疫工作时,又有人急匆匆跑来:"小大夫!不好了!西街的孩子也病了,现在更多人开始发热......"

"果然。"思雨皱眉,"这是要发展成疫情了。"

她立即回到济世堂,翻出父亲留下的《防疫要略》。这是沈明轩根据现代传染病防治经验编写的手册。

"首先要控制传染源......"思雨一边翻看一边思考,"然后是切断传播途径,最后是保护易感人群......"

就在这时,张若兰匆匆赶来:"思雨,听说这边出了疫情?"

"张姨。"思雨点头,"已经发现十几个病例了。我怀疑是河边暗渠的瘴气所致。"

"处理得很对。"张若兰赞许,"你父亲说得没错,你确实长大了。"

思雨却没时间感慨,她已经开始安排白衣堂的人分头行动:一部分人负责走访排查,一部分人准备药材,还有人负责消毒防疫......

"张姨。"思雨说,"我需要您帮我一个忙。"

"说吧。"

"请您带人去查查那条暗渠的来历。"思雨说,"为什么会突然挖开?谁在施工?会不会......"

"会不会还有其他隐情?"张若兰接话,"好,我这就去查。"

处理完这些,思雨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各个病家。她给每家都留下详细的医嘱和药方,同时告诉他们如何预防传染。

"小大夫。"有人问,"这病真的会传染吗?"

"会。"思雨耐心解释,"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清洁。你看......"

她演示了父亲教的清洁方法:用醋水洗手,用石灰水消毒,经常开窗通风......

"这些都是新法?"有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