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文武百官惊恐的看着面前这一幕,他们没想到,董卓如此凶残,一言不合,便指使麾下武将残杀大臣,一个个目露惊恐的看着董卓。
黄琬更是怒不可遏的指着董卓:“董卓,你安敢如此?”
“黄司徒,休怒,本官剑履上殿,乃是得到陛下的恩准,此人无视本官,便是无视陛下,如此奸臣,本官焉能不斩?”
“诸位同僚,本官奉太皇太后密旨,率兵进京勤王,此前,尔等举兵攻打皇宫,致使陛下蒙难,好在本官率兵赶来及时,这才救下陛下,如今陛下情绪还不甚安定,是以要求本官驻兵皇宫,以此保证他的安全!”
“陛下对本官如此信任,本官焉能不效死力的维护陛下安全?奉劝诸位同僚一句,在陛下面前,诸位还是老实一些的好,不然休怪本官剑下无情!”
说完,董卓不再理会众人,旁若无人一般,站在宣德殿首位。
司徒黄琬,太尉杨彪,司空袁逢三人面面相觑,看着董卓的目光略微有些惊惧。
至于隐藏在百官之中的曹操,杨坚等人则是眸光闪烁。
董卓为何如此,他们心知肚明,恐怕,今日开始,大汉的天便要变了,一个个谋求脱身之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魏忠贤打开宣德殿大门,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高声喝道:陛下已到,群臣进殿参拜!”
话音落下,董卓当先带着李元霸和罗士信朝着宣德殿内进入。
百官见此,心中虽然惊惧,可也只能紧随其后,进入宣德殿中。
此刻,刘辩看着董卓剑履上殿,一张小脸上满是惊恐之色,纵然坐在龙椅上,可也惶恐不安。
“臣,参见陛下!”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年!”
看着下首给他参拜的文武百官,刘辩目光有些无助,只能看向魏忠贤。
魏忠贤见此,微微一笑,小声到:“陛下莫怕,您可是当今天子,他们不敢对陛下如何,陛下该让他们起身了!”
“是,众,众爱卿平身!”
刘辩闻言,鼓起勇气,对着殿下众人小声道。
“我等谢陛下!”
百官躬身一礼后,直起身子,对着刘辩道谢。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陛下,董州牧万里迢迢,率兵勤王,此等救驾之功,不得不赏,请陛下重赏董州牧!”
“不错,董州牧对我大汉忠心耿耿,救陛下于水火,挽大汉于将倾,此等大功,不得不赏!”
“去岁,董州牧平定凉州之患,更是收服羌族,使得我大汉西北得以安稳,今次,董州牧又有救驾之功,臣以为,当封董州牧为太尉!”
“臣等复议!”
随着魏忠贤话音落下,一众大臣七嘴八舌的站出来,看着刘辩建议道。
“陛下,董大人虽然功高,可其为边军,不可久留京都,赏自然该赏,可眼下京都已然安稳,如此情况,董大人自然该回到驻地,至于功劳,自可封董大人为侯,以示嘉奖,何况,杨太尉接任太尉后,素无过错,若奉董大人为太尉,杨大人又如何安排?”
看着场中的情况,司徒黄琬神色难看的出列,对着刘辩躬身道。
“黄司徒此言差矣,董大人之功,何止区区封侯便可?如此情况,岂不是让天下人寒心, 言我大汉赏罚不明,请陛下封董大人为太尉!”
“不错,杨太尉此前坐视皇宫发生兵变,此便是最大的过错,陛下不罚他已经是皇恩浩荡,他有何颜面安坐太尉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