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2(1 / 2)水浒白话版首页

戴宗和李逵来到了二仙山脚下,遇见了一个樵夫。

戴宗向他行礼后问道:

“请问,清道人家住在何处?”

樵夫指着前方说道:

“只要过了这个山嘴,门外有座小石桥,便是清道人的家。”

于是,两人走过山嘴,看到十几间草房,四周围着矮墙,墙外有座小石桥。

他们来到桥边,见到一个村姑正提着一篮新鲜的果子走出来。

戴宗向她行礼问道:

“姑娘,您是从清道人家里出来的吗?”

“清道人在家吗?”

村姑回答道:

“他在屋后炼丹。”

戴宗心里很高兴,便暗自感到庆幸。

接着有诗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半空苍翠拥芙蓉,天地风光迥不同。

十里青松栖野鹤,一溪流水泛春红。

疏烟白鸟长空外,玉殿琼楼罨画中。

欲识真仙高隐处,便从林下觅形踪。

~~~~

半空中翠绿的山脉拥抱着荷花,天地之间的景色各自不同。

十里的青松林里栖息着野鹤,溪水流过,带着春天的红色。

烟雾轻轻升起,白鸟在空中飞翔,仿佛飞向远方的天空,像是画中的美丽殿堂。

如果想找到真正的隐居仙人,就要从树林下开始寻找他们的踪迹。

戴宗和李逵站在门前,戴宗吩咐李逵道:

“你先躲在树后等着,等我进去见了他再叫你。”

然后,戴宗独自走了进去。他看到里面有三间草房,门上挂着一片芦帘。

戴宗轻咳了一声,突然,一个老妇人从屋里走出来。

戴宗看着她,只见这位老妇人:

苍然古貌,鹤发酡颜。

眼昏似秋月笼烟,眉白如晓霜映日。

青裙素服,依稀紫府元君;

布袄荆钗,仿佛骊山老姥。

形如天上翔云鹤,貌似山中傲雪松。

~~~~

面容苍老,头发雪白,脸色红润。

她的眼睛有些昏暗,像秋天的月亮被烟雾笼罩,眉毛白得像清晨的霜在阳光下闪烁。

她穿着青色的裙子,简单的衣服,模样像是传说中的紫府元君;

她穿着布制的外套,头上戴着简朴的发饰,像是骊山的老姥。

她的身形如同天上的云鹤般轻盈,容貌则像是山中的雪松般挺拔。

戴宗恭敬地施了一礼,说道:

“请问老太太,我是来找清道人见一面的。”

婆婆问道:

“您贵姓?”

戴宗回答:

“我姓戴,名宗,来自山东。”

婆婆说道:

“我的孩子出外云游,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戴宗说道:

“其实我是他旧识,事情很紧急,请他出来见一面。”

婆婆答道:

“他不在家里。”

“有什么话可以留下来,等他回家了再说。”

戴宗说道:

“那我再来。”

于是向婆婆告辞,走到门外对李逵说道:

“这次你得帮忙了。”

“刚才她说他不在家,现在你去请他。”

“如果他说不在,你就动手,但别伤了她老母。”

“我会在旁边阻止你。”

李逵先从包裹里拿出双斧,插在两边,走进屋里,大声喊道:

“出来!”

婆婆慌忙迎接,问道:

“谁呀?”

见到李逵那凶狠的模样,心里先是害怕,问道:

“哥哥有什么事?”

李逵说道:

“我是梁山泊的黑旋风,奉令来请公孙胜。”

“叫他出来,我给他面子;如果他还不出来,我就放火烧掉你们的房子。”

“快点出来!”

婆婆说道:

“英雄不要这样。”

“我这里不是公孙胜家,他自己叫做清道人。”

李逵说道:

“你只管叫他出来,我自会认得他的模样!”

婆婆答道:

“他出外云游,没回来。”

李逵拔出大斧,猛然砍倒了一堵墙。

婆婆赶紧上前拦住,李逵愤怒地说道:

“如果你不叫你儿子出来,我就杀了你!”

说着便举斧劈下,把婆婆吓得摔倒在地。

突然,公孙胜从屋里走了出来,怒道:

“放肆!”

此时有诗赞道:

李逵巨斧如霜白,惊得婆婆命欲亡。

幸得戴宗来救援,公孙方肯出中堂。

~~~~

李逵手中的大斧白得像霜一样,吓得婆婆差点丧命。

幸好戴宗及时赶到救了她,公孙胜这才肯从屋里出来。

戴宗立刻斥责李逵道:

“你怎么吓得老太太这么厉害!”

他赶紧扶起婆婆。

李逵放下斧子,低头道歉道:

“哥哥别怪我,若不这样他是不会出来的。”

公孙胜扶了婆婆进去,随后出来拜见戴宗、李逵,并邀请他们进一间静室坐下,问道:

“真亏得二位能找到这里。”

戴宗回答:

“自从师父下山后,我便先来蓟州找过一遍,但没有任何线索。”

“后来我召集了一些兄弟一起上山。”

“这次宋公明哥哥因去高唐州救柴大官人,结果被知府高廉用妖法几次打败,束手无策。”

“所以只好叫我和李逵直接来找您。”

“绕了蓟州一圈也没找到,偶然在面店里听到老丈人的指引,才找到这里。”

“村姑说您正在家里炼丹,您母亲却一直推辞,因此我让李逵激动地把您请出来。”

“虽然有些鲁莽,但希望您能原谅。”

“哥哥现在高唐州正处于危急时刻,求师父快去,以便早日解决大义。”

公孙胜说道:

“我小时候四处漂泊,和很多英雄好汉有过交情。”

“自从离开梁山泊回乡后,实非我本心所愿。”

“一方面是因为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另一方面是我师父罗真人吩咐我在此听教。”

“我怕山寨的人找来,因此才改了名字,称自己为清道人,隐居在这里。”

戴宗说道:

“现在宋公明正面临危急,师父大仁大德,请您去一趟吧。”

公孙胜说道:

“我因老母无人照顾,恐怕师父罗真人不容许我离开,实在是去不成。”

戴宗再三恳求,公孙胜起身扶起他,说道:

“我再想一想。”

公孙胜让戴宗和李逵在净室中稍等,自己出去吩咐庄客准备素酒素食款待。

三人一起吃了一顿,戴宗又苦苦请求公孙胜:

“若师父不去,宋公明必会被高廉捉住,山寨的大义就此断送!”

公孙胜道:

“让我去禀告一下师父真人,若他同意,我便和你们一起去。”

戴宗说道:

“请师父立刻去问。”

公孙胜道:

“不急,宽心住一晚,明早再去。”

戴宗说道:

“哥哥在那边一日,如同度过一年,烦请师父明日一同前往。”

公孙胜于是带领戴宗、李逵离开家,向二仙山进发。

时值秋末冬初,天色渐短,傍晚天黑得快。

三人来到山腰,太阳已经西沉。

穿过松林的小路,直到罗真人的道观前,见到一块朱红色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金字:“紫虚观”。

他们走到观前,看着这座二仙山,果然如同仙境一般。

只见:

青松郁郁,翠柏森森。

一群白鹤听经,数个青衣碾药。

青梧翠竹,洞门深锁碧窗寒;

白雪黄芽,石室云封丹灶暖。

野鹿衔花穿径去,山猿擎果引雏来。

时闻道士谈经,每见仙翁论法。

虚皇坛畔,天风吹下步虚声;

礼斗殿中,鸾背忽来环佩韵。

只此便为真紫府,更于何处觅蓬莱。

~~~~

青松郁郁葱葱,翠柏森森挺立。

一群白鹤正在聆听经文,几个穿青衣的道士正在磨制药材。

青色的梧桐树和翠绿的竹子相映成趣,洞口的门紧锁着,碧绿的窗户透着寒气;

白雪覆盖着黄芽,石室中云雾缭绕,丹灶温暖。

野鹿衔着花朵穿过小径,山中的猿猴提着果子,引领着幼崽前来。

时而可以听到道士们讨论经文,每次见到仙翁讲解道法。

虚皇坛旁,天风吹动,空中回荡着步虚的声音;

礼斗殿中,鸾鸟飞来,环佩发出清脆的韵律。

这一切,便是纯正的紫府仙境,哪里还能再寻找那仙人之居住之地呢?

三人进入衣亭整理衣物后,从廊道走进,直接走向殿后松鹤轩。

两个童子见到公孙胜带着人进来,便赶忙向罗真人报告,传达了法旨,邀请三人进入。

公孙胜领着戴宗、李逵进入松鹤轩,正好遇到罗真人早上修炼结束,坐在云床上休养生息。

公孙胜上前行礼并站立侍候。戴宗和李逵看着罗真人,心中不禁赞叹,确实能感受到他神游八极的气度。

只见:

星冠攒玉叶,鹤氅缕金霞。

神清似长江皓月,貌古似泰华乔松。

踏魁罡朱履步丹霄,歌步虚琅函浮瑞气。

长髯广颊,修行到无漏之天;

碧眼方瞳,服食造长生之境。

三岛十洲骑凤往,洞天福地抱琴游。

高餐沆瀣,静品鸾笙。

正是:

三更步月鸾声远,万里乘云鹤背高。

都仙太史临凡世,广惠真人住世间。

~~~~

他头戴星冠,金玉交织,像玉叶一般精致;

鹤氅上缀满了金色的霞光。

神色清明,像长江上的明月;

面容古老,仿佛泰山上的苍松。

步履稳健,穿着红履,踏步云霄,宛如仙人;

他的歌声飘逸,步伐如同空中的琅函,周围瑞气弥漫。

长须宽颊,修行已达到无漏的境界;

碧眼方瞳,似乎能通过服食达到长生不老的境地。

他像三岛十洲的仙鹤,时而乘凤飞翔;

在洞天福地中,抱琴悠游。

他享用的食物如同仙人般高洁,静静地品味着鸾笙的音乐。

正如诗云:

三更时分,步月而行,鸾声远远传来;

万里云霞中,乘鹤翱翔。就像是都仙太史下凡,广惠真人居住在人间。

戴宗看到这一幕,赶紧下拜,李逵则是盯着看。

罗真人问公孙胜道:

“这二位是何人?”

公孙胜回答道:

“这两位是我在山东的义友。”

“今天因为高唐州的知府高廉施展妖法,宋江哥哥特别指派他们来此,请我出山相助。”

“我不敢擅自行动,所以来请示师父。”

罗真人回答道:

“既然我已经脱离了火坑,学会了炼丹求长生,怎么还要再追寻这些世俗的事呢?”

“你们应该谨慎,不可贸然行动。”

戴宗再次下拜,请求罗真人暂时下山帮助解决高廉的问题,帮忙之后便返回山中。

罗真人说道:

“你们不知道,这种事不该由出家人管。”

“你们还是自己下山去商量吧。”

公孙胜只得带着两人离开松鹤轩,连夜下山。

李逵问道:

“那老仙人说了什么?”

戴宗答道:

“你没听明白吗?”

李逵说道:

“我不懂这是什么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