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京城的冬日,寒风凛冽,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着一层薄霜,在微弱的日光下闪烁着冷光。张诚站在吏部衙门的庭院中,望着天空中盘旋的寒鸦,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变革的忧虑。自从他提出科举改革与地方治理的一系列新举措后,朝堂之上便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激起层层波澜。
“大人,时辰到了,该去早朝了。” 贴身侍卫李明轻声提醒道。
张诚收回思绪,整了整朝服,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紫禁城走去。早朝的大殿内,气氛凝重。皇帝高坐龙椅,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今日,就张诚所奏科举改革与地方治理之事,众爱卿可畅所欲言。” 皇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赵宏便出列,神色严肃:“陛下,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张诚所提之策,看似新颖,实则动摇科举根基,恐生乱象。”
张诚上前一步,拱手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当今之世,时局变幻,旧有的科举选拔之法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新增实学考试,广纳科技、工商之才,方能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张诚言辞恳切,从国家的长远发展、人才的多元需求等方面据理力争;而保守派大臣们则以祖宗成法、传统礼教为盾牌,坚决反对变革。
此时,一直沉默的内阁大学士孙启缓缓开口:“陛下,老臣以为,改革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但张诚所言,亦有可取之处,不妨先在部分地区试点,观察成效后再做定夺。”
皇帝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孙爱卿所言有理。就依此议,先在江南、湖广两地设立科举改革试点,为期三年,张诚负责统筹此事。”
下朝后,张诚心事重重地回到府邸。还未及坐下,管家便匆匆来报:“老爷,林姑娘和苏姑娘来了,正在厅中候着。”
张诚快步走进客厅,只见林婉儿和苏瑶正坐在那里。林婉儿一袭淡蓝色的长裙,眉眼间透着温婉;苏瑶则身着劲装,英气逼人。
“张大哥,听闻朝堂上为了你的改革之策吵得不可开交,你可还好?” 林婉儿关切地问道。
张诚苦笑着摇摇头:“阻力比我想象的要大,但只要能为国家、为百姓谋福祉,我定不会退缩。”
苏瑶皱着眉头说:“那些老顽固,就知道守着旧规矩,一点都不懂得变通。要是依我,直接把他们……” 她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苏瑶,不可胡言。” 张诚连忙制止,“朝堂之事,需从长计议。”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李明匆匆跑进来:“大人,不好了!京城外的山林中突然涌出一伙土匪,四处烧杀抢掠,百姓们苦不堪言。”
张诚脸色一变:“竟有此事?速速召集府衙的捕快,随我前去查看。”
苏瑶兴奋地跳起来:“终于有我施展身手的机会了!张大哥,我跟你一起去。”
张诚无奈地点点头:“也好,但你切不可莽撞行事。”
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到城外,只见村庄里浓烟滚滚,百姓们哭喊声不绝于耳。土匪们手持利刃,正在肆意抢夺财物。
“李明,你带领一部分人从左侧包抄;苏瑶,你和我从右侧突袭。务必将这些土匪一网打尽!” 张诚迅速下达命令。
战斗一触即发,张诚和苏瑶身手矫健,冲入敌群。苏瑶挥舞着长剑,寒光闪烁,土匪们纷纷倒下。张诚则凭借着灵活的身法和精湛的武艺,与土匪们周旋。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土匪们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四散逃窜。张诚等人乘胜追击,将大部分土匪歼灭,剩余的狼狈逃窜。
“呼,总算是解决了。” 苏瑶收起长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张诚望着一片狼藉的村庄,心中满是忧虑:“这些土匪为何会突然出现?背后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回到京城后,张诚顾不上休息,便开始调查土匪一事。他发现,这伙土匪的装备和行踪都十分蹊跷,似乎有人在暗中支持。
与此同时,科举改革试点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张诚亲自前往江南和湖广,与当地的官员商讨具体事宜,选拔优秀的师资,制定新的考试内容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