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若曦的房间里,光影斑驳。然而,这温暖的阳光却驱散不了若曦心头的阴霾。康熙的万寿节日益临近,若曦却独坐窗前,眉头紧锁,为送康熙的寿礼愁眉不展。
“这寿礼究竟该送什么才好?” 若曦喃喃自语。康熙贵为一国之君,坐拥天下,世间奇珍异宝、稀世古玩,他早已见惯,寻常物件根本无法入他的眼,需别出心裁,方能在众多献礼中脱颖而出。
这时,巧慧端着茶走进来,见若曦满脸愁容,心疼地说道:“福晋,您这眉头都要拧成川了,小心出皱纹,您在想想皇上的喜好,兴许能有灵感。”
若曦轻轻叹了口气,接过茶盏,抿了一口后说道:“巧慧,皇阿玛喜好广泛,经史子集、书法绘画、骑射狩猎,无一不精通。可这寿礼讲究新意,送常见的东西,显得咱们不够用心。”
说罢,若曦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王府中忙碌布置的景象,思绪飘回到往昔的宫廷宴会。那时,王公大臣们为讨好皇上,绞尽脑汁,送出的礼物五花八门。珍贵字画、稀有珠宝、异域奇珍,应有尽有。但这些贵重礼物,却未必能真正打动康熙。想到这儿,若曦的眉头皱得更紧。
“福晋,” 巧慧眼睛一亮,提议道,“您这么精巧的心思,要不亲手做个物件给皇上?这可是满满的心意,说不定皇上会喜欢。”
若曦苦笑着摇头:“亲手做的东西,确实能体现心意。但皇阿玛身份尊贵,寿礼得大气,还得有吉祥寓意,我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图案和样式。”
正说着,丫鬟通报年世兰求见,若曦连忙请进,年世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房间。她妆容精致,身着华丽旗装,见若曦一脸愁容,年世兰问道:“福晋,这是怎么了?看您愁眉不展,是出什么事了吗?”
“还不是在思量着皇阿玛的万寿节要送些什么呢。”
年世兰听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福晋,皇上喜爱读书,对古籍善本尤为珍视。咱们找一些珍稀古籍,配上精美装帧,送给皇上,既契合他的喜好,又能彰显用心。”
“你说的我也想过。可珍稀古籍皇阿玛的御书房多的是呢。”
年世兰无奈地叹了口气:“福晋,要不,咱们问问爷?他或许能出个主意。”
若曦犹豫了一下,微微摇摇头:“爷近日公务繁忙,朝堂事务繁杂,我实不忍心拿这事儿扰他。”
若曦品着香茗看向年世兰缓缓说道:“世兰,说起前朝的事,前些日子听爷说,你哥哥如今在陕北一带差事办得不错。只是,隐隐地听着百姓之间似乎传着有些微词。”
年世兰听闻,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她连忙放下茶杯,脸上浮现出一丝担忧,急切地问道:“福晋,可曾发生什么?妾身竟未曾听闻此事。”
若曦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也就听爷说了几句,但如今爷正处在关键的时候,这朝堂局势波谲云诡,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你娘家哥哥是个不错的,爷的家臣中,爷最重用于他,但你一定要提点他谨言慎行,切不可因一时疏忽,惹出什么乱子来。”
年世兰重重地点点头:“此前爷就说过,妾身也敲打过多回哥哥,让他务必奉公守法,勤勉做事。没想到如今又犯浑了,真是让妾身无地自容。福晋放心,妾身一定好生再劝说,让哥哥莫要给爷惹了麻烦才是。”
若曦看着年世兰诚恳的模样,微微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世兰,你明白就好。咱们身为爷的福晋和侧福晋,在这深宅大院里,虽不能参与朝堂之事,但也不能让爷忧心,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应对朝堂纷争。你哥哥手握重权,身处要职,更应以身作则,为百姓谋福祉,为爷分忧。”
“福晋教诲,妾身铭记于心。妾身定会劝诫哥哥收敛行事,绝不再给爷添乱。”
若曦微微颔首,神色缓和了一些,年世兰又陪若曦聊了会儿,便告辞离开了。
年世兰走后若曦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渐渐西斜的夕阳,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起前世刚入宫时,康熙对她的诸多照顾与宽容。那时的她,莽撞无知,是康熙的耐心与包容,让她在宫廷中站稳脚跟,学会处事之道。
重活一世,康熙对自己的宠爱加了不知道多少倍,成全了自己心思,让自己圆了上一世没有嫁给胤禛的梦,还如此宠爱自己的儿子。
如今,能为康熙的万寿节送上一份满意的寿礼,对若曦而言,不仅是礼数,更是对康熙的爱重之情。
“到底送什么好呢?” 若曦再次陷入沉思。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心中豁然开朗,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康熙那雄才大略、心怀天下的形象,当即决定将当年初次面圣念过的词绣在屏风上,作为献给康熙的寿礼。
说做就做,若曦立刻着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