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秦潇冉的安排(2 / 2)十年风雨刃含霜首页

皇帝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谢六白天的话语:“当初福王回京之路的确一路都有刺客,但未曾表露身份与背后指使之人,皆被罪臣斩于刀下。罪臣自与邀月郡主有婚约后,确实与齐王府来往密切,但齐王府上下确实未曾在罪臣面前表露过不臣之心。”

从谢六被押回天牢后,皇帝就没出过御书房,屏退左右,已经思考了一整天。

直到此刻深夜,他已经确定,太子饲养死士、擅换城防、意图不轨的事是肯定的了。至于齐王,他其实不太在意齐王到底做了什么,对皇帝来说,没把太子教好,齐王就已经死不足惜了。

皇帝如今对太子、阜阳王皆失望矣。其自幼疼爱二子,视若珍宝,而今痛心疾首,被背叛之感几近崩溃。然皇帝实不忍处死二子中任一。其深知以太子之性,若日后登基,阜阳王或可存生;然以阜阳王之性,若其登基,太子必无活路。皇帝不舍杀之,亦不舍其未来相残。一时之间,皇帝陷入无尽之纠结,难以自拔。

皇帝徐徐起身,步履沉重,于书房内往复徘徊。他凝视着墙上高悬的祖宗画像,低声呢喃:“列祖列宗在上,朕究竟该如何抉择?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秦家陷入如此困境?”其声微颤,饱含无尽的无奈与痛楚。

良久,皇帝止住脚步,眼眸中闪过一抹决然。他端坐于书桌前,铺开宣纸,执起毛笔,开始书写诏书。

他决意,先行废黜太子的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幽禁于皇家别苑,如此既可保太子性命无虞,又能稍缓朝堂与民间的部分怒焰。至于齐王,念及兄弟情义,免去其王爵,流放至偏远之地,使其远离朝堂纷争。

此时此刻,京城的街头巷尾,在莲花楼探子的推波助澜下,关于太子与齐王所谓罪状的舆论风暴,正愈演愈烈,即将掀起惊天骇浪。然而,就在皇帝尚未下定决心遣人传召之际,一则令他更为痛心的消息,却已在民间悄然蔓延开来。

天牢内,阴森潮湿的气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谢六身着破旧的囚服,身形略显狼狈,头发散乱不堪。然而,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恰似夜空中闪烁的寒星,流露出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坚毅和沉稳。

他静静地盘膝坐在冰冷的石板地上,透过那狭窄的窗户,凝视着外面高悬的明月。月光如银,洒落在他的身上,为他增添了几分孤寂而又坚毅的气质。

他缓缓闭上双眼,开始运功调息,周身气息渐渐平稳。在这静谧的氛围中,谢六的思绪却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涌不息。他回忆起朝堂上的风起云涌,太子与齐王的种种行径,以及皇帝那难以揣测的神情。他深知,自己如今身陷囹圄,已然沦为这场权力斗争的局外人。但他并不甘心就此被命运所左右,心中暗自盘算着。

“太子妄图篡位,齐王贪婪无度,如今皆已陷入困境。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暗潮涌动,皇帝究竟会作何抉择?”谢六在心中暗自思忖。他明白,自己在皇帝面前的那番言辞,或许已在皇帝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但他也清楚,要想彻底改变自己和齐王府的命运,还需要更多的机遇。

“冉儿,你现在状况如何?齐王府上下,又将如何应对这场危机?”谢六不禁想起了秦潇冉,那个外表柔弱却内心刚强的女子。

正当此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天牢的寂静。谢六猛然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警觉,他迅速调整气息,恢复成一副落魄囚犯的模样,静静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