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沧海,泪盈成霜。仁商无辜,海匪夜猖。善名远扬,魂断公堂。愿天有眼,昭雪伸张。”
清晨的街道上,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孩童,口中哼唱着不知从何而来的歌谣,那旋律中带着几分哀伤,几分愤慨,暗指的竟是布家一夜之间惨遭灭门的悲惨故事。这些童谣如同风中的低语,迅速在市井间流传开来,让人们不禁对布家的遭遇心生同情,也对背后隐藏的真相充满好奇。
与此同时,城中的各大酒店茶肆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热闹非凡的谈天说地中,布家灭门案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话题。
“各位看官,今儿咱们来讲一段青莲县往昔的惨痛往事,那是一段关于布家被海匪无情灭门的血泪史。话说这布家家主布赫利,那可是青莲县响当当的人物,行商公允待人仁义。家中财富虽厚却从不欺压百姓,反而常在灾荒之年开仓放粮救济贫苦,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日,一群穷凶极恶的海匪,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侵入了青莲县,直奔布家而去。那一夜,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动地,布家上下百余口,无一幸免,皆成了海匪刀下的亡魂。布赫利一生仁义,却落得如此下场,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但此事背后,却另有隐情。原来这海匪入城,并非偶然,而是有心人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原县令王准因贪恋他布家财富与海匪勾结,引狼入室借刀杀人。然而这王准如今生死未卜,真正的幕后黑手却若隐若现。
布家被灭,有人非但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权势日盛。这怎能不让人心生疑虑?世间之事往往如此,谁是最大受益人,谁便是那幕后黑手。虽说这不过是捕风捉影,但人心如镜,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各位看官,这便是布家灭门惨案,一段关于仁义与背叛,光明与黑暗交织的故事。若要让我细细说来,且听下回分解!”
说书先生们添油加醋地讲述着布家的辉煌与陨落,将那段血腥的传说赋予了更多的戏剧性,引得听众或唏嘘不已,或义愤填膺。茶客们或低声议论,或高声争辩,关于正义与复仇、权力与牺牲的讨论不绝于耳,整个城市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陷入了对衙门议论的泥沼之中。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城中的氛围开始微妙地变化。
茶馆里的说书人周围围满了听众,正听得入迷,却见一老年书生突然眉头紧锁。他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了不远处一位身着布衣,气宇轩昂的壮汉身上——那便是方天,忠武营方副指挥使。
这老者一身素衣手持折扇,眉宇间透露出几分书卷气与江湖气并存的独特韵味。
“方兄,今日怎得空来茶馆吃茶听书?”老者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特意在“听书”二字上加了重音,言语间透露出几分老练与世故。
方天转过身,目光与老者交汇,微微一笑道:“秦先生,您可是本县的评书大家,我这不是想来听听您的评书,顺便讨教一二嘛。不过看您这神色,似乎今天不会开嗓有所忧虑?”
秦先生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压低声音道:“方副指挥使,您有所不知。近日来,这街上的说书先生们,都被世家的金钱和权势逼得乱了方寸。也不知是哪来的本子,胡乱讲那布家灭门之事。明里暗里都在攀扯孙大人和顾大人,这不是明摆着有人在暗中捣乱吗?我秦某虽是个说书的,但也知道是非公道,这种馊饭我咽不下。”
方天闻言眼神一凛,点了点头沉声道:“秦先生所言极是,此事我早已有所耳闻,正暗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