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巡游途中遭遇了旧民的暗中怨恨和抵触(1 / 2)秦始皇荡平六国首页

秦始皇嬴政在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之后,心中豪情万丈,他深知自己的丰功伟绩需要让万民知晓,于是毅然决然地决定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六国民间巡游。

此次巡游规模宏大,仪仗威严,所到之处皆引起轰动。秦始皇身着华丽龙袍,头戴通天冠冕,端坐于豪华御辇之上,周围是全副武装的精锐卫士和簇拥着的侍从官员。那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在道路上扬起滚滚尘土。

一路上,秦始皇目光如炬,审视着沿途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以及百姓们的生活百态。他看到了战火过后留下的残垣断壁,也目睹了人们重建家园时的辛勤劳作;听到了孩童们天真无邪的欢声笑语,也感受到了老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殷切期盼。每一处景象都深深地印在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心中。

而对于六国的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盛事。他们纷纷涌上街头,争相一睹皇帝的风采。有人惊叹于秦始皇的威武霸气,有人则默默祈祷着新王朝能带来安定与繁荣。在这场巡游中,秦始皇不仅展示了自己无上的权威,更拉近了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让天下人对这个崭新的帝国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秦始皇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华丽的马车,威武的士兵,飘扬的旌旗,构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巡游队伍沿着官道前行,所到之处,尘土飞扬。道路两旁的百姓们纷纷跪地,头也不敢抬,心中充满了对皇权的敬畏。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表象之下,实则潜藏着如暗流涌动般错综复杂的情绪。那一张张看似寻常的面容背后,或许都隐匿着不为人知的心绪与故事。

当这支气势恢宏的队伍缓缓地穿过一个曾经隶属于赵国的古老村落之时,一直端坐在龙辇之上的秦始皇不经意间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人群。突然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几缕异样的眼神。

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之中,有一位身形略显佝偻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只见这位老者紧紧地握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拳头,由于用力过猛,关节处甚至泛出了微微的白色。而他那原本浑浊的双眸此刻正死死地盯着秦始皇所在的方向,眼底深处流露出一股无法掩饰的深深怨恨。仿佛透过时间和空间的重重迷雾,他看到的并非当今威震天下的始皇帝,而是那个曾经让赵国陷入水深火热的仇敌。

秦始皇心中猛地一惊,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心头。然而,他那久经沙场、历经风雨的面容却依旧如泰山般沉稳,丝毫看不出内心的波动。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上,一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如同寒星闪烁,透露出无尽的威严和霸气。即使此刻心中有所震动,他也绝不会让这种情绪表露出来,因为作为天下之主,他必须时刻保持着绝对的威严,以震慑四方。

在村子一个偏僻且幽静的角落里,有四五个身形挺拔、面容刚毅的年轻人正围拢成一圈儿,他们刻意压低了声音,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什么。

其中一人面色阴沉,愤愤不平地说道:“想当年,咱们的国家那可是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啊!可谁能想到,这可恶的秦始皇竟然率领他的虎狼之师一举灭掉了我们的家园。如今,他居然还有脸跑到这里来耀武扬威,真真是欺人太甚!”其他人听后也是义愤填膺,纷纷咬牙切齿地附和道:“是啊,这笔血海深仇咱们一定不能忘!总有一天,要让那秦始皇付出代价!”一时间,这个原本宁静的角落充满了愤怒与不甘的情绪。

“嘘!都给我小声点儿!千万别被听到了,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咱们可都是要掉脑袋的啊!”说话之人一边紧张地压低嗓音,一边警惕地环顾四周,仿佛周围隐藏着无数双窥探的眼睛和耳朵。

然而,尽管他们已经如此小心翼翼,那细微的声音还是没能逃过秦始皇的耳朵。这位一统六国、威震天下的始皇帝,其洞察力之敏锐超乎常人想象。哪怕只是一点点风吹草动,也休想瞒过他的感知。此时,秦始皇站在不远处的高台之上,看似正全神贯注地欣赏着眼前壮丽的宫殿景色,但实际上,他早已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些窃窃私语者身上。

他微微眯起双眸,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心中暗自思忖:“哼,这些人居然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心怀不满,暗中抵触?看来是朕平日里对他们太过宽容了。”一股无形的威压从他身上散发出来,使得整个民间都笼罩在了一片凝重的氛围之中。

队伍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

秦始皇走下马车,想要近距离观察百姓的生活。

一位商贩看到秦始皇,连忙跪下,身体不停地颤抖一位商贩看到秦始皇,先是一愣,随即眼睛瞪得滚圆,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手中正拿着的货物险些掉落,他的嘴巴微微张开,似是想要喊些什么,却又被一股无形的恐惧哽在喉间,发不出声来。

周围的百姓也察觉到了异样,纷纷转头看向这边,当看到秦始皇那尊贵不凡的服饰和仪态时,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随后如同潮水般纷纷跪地,头深深地低下去,大气都不敢出。整个集市变得鸦雀无声,唯有偶尔传来马匹的嘶鸣声。

秦始皇神色平静,目光在众人身上缓缓扫过,看到百姓们虽然敬畏却难掩质朴的面容,集市上那些琳琅满目的货品,还有被匆匆收起的摊位。他微微皱眉,心中思索着百姓的生活是否真如表面这般平和。他向前走了几步,弯腰扶起一位年纪稍长的老者,轻声问道:“老人家,这集市平日可都是如此热闹?你们的生活可还顺遂?”老者颤抖着身体,声音带着一丝惶恐回答道:“陛下圣明,托陛下的福,生活尚可……”秦始皇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光芒,他又在集市中踱步片刻,便转身回到马车,队伍继续向着远方行进。 。

“陛下饶命啊!小的不过就是做点小本生意养家糊口而已,绝无半点冒犯之意呀,请陛下明察!”那商贩一边磕头如捣蒜般求饶,声音都带着哭腔了,身体也因为极度恐惧而颤抖个不停。

秦始皇微微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缓缓开口道:“朕何时说过要怪罪于你?快快起身吧。”他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其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听到这话,那商贩先是一愣,似乎有些难以置信,然后才哆哆嗦嗦地从地上爬了起来。由于太过紧张害怕,他根本不敢抬头去直视秦始皇那锐利的目光,只能低垂着头,用眼角余光偷偷瞄着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就在那距离并不遥远的地方,有一位身形略显佝偻、面容沧桑的老者正静静地凝视着秦始皇。他那双浑浊却又透着深邃光芒的眼眸之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只见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然后长长地叹息一声,嘴唇微微翕动,喃喃自语起来:“如今六国已然覆灭,只盼望着这天下能够自此之后永远安宁太平啊……”

秦始皇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恰好捕捉到了老者的一举一动以及他口中所吐出的话语。刹那间,他的心头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这位一统六国、威震四海的千古一帝,此刻也不禁陷入了沉思当中。

随着巡游的不断深入,秦始皇所面临的局势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起来。当他踏入那座曾经隶属于韩国的古老城镇时,一种异样的氛围便悄然笼罩着整个队伍。

在这座城镇的街道两旁,秦始皇注意到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人正默默地注视着自己。这些人的身份显然非同一般,经过一番打听,才得知原来他们竟是昔日韩国贵族的后裔。尽管此刻这些人在表面上对秦始皇表现出无比的恭敬之态,然而,敏锐如秦始皇者,又怎会察觉不到他们眼神深处所潜藏的那份不甘与愤怒?

那些目光犹如燃烧的火焰,虽被压抑在平静的表象之下,却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炽热的温度。仿佛只要稍有不慎,这股怒火就会喷涌而出,将一切都焚烧殆尽。而秦始皇则以其君临天下的威严回视着这些旧贵族的后裔,双方之间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夜晚悄然降临,万籁俱寂,唯有驿站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秦始皇身着华服,斜倚在榻上,微闭双眼,思绪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白日里所经历的种种遭遇不断地在他脑海中闪现,令他难以入眠。

他缓缓睁开眼睛,凝视着窗外那片漆黑的夜空,心中暗自思忖:“朕历经千辛万苦,横扫六国,终于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宏愿。本以为自此之后,便能结束这长久以来的战乱纷争,给黎民百姓带来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朕所愿,为何至今仍有如此之多的怨恨与不满呢?”

想到此处,秦始皇不禁皱起眉头,脸上流露出一丝困惑和忧虑之色。他深知自己的统治手段或许严厉,但皆是为了巩固江山社稷,确保天下太平。可那些子民们似乎并不理解他的一片苦心,反而对他心怀怨念。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政策不够完善,还是执行不力?亦或是有人故意煽动民众情绪,企图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大一统局面?

就在同一时间,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之上,黎民苍生之间对于始皇帝嬴政那浩浩荡荡、威震八方的巡游之举,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天子彰显其无上威严与权势的壮举,令四方蛮夷为之震慑;亦有人觉得此举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那些生活在乡野田间的农夫们,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他们听闻始皇帝的巡游队伍即将经过此地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惶恐。因为一旦皇驾降临,地方官员必定会强征人力物力来筹备接驾事宜,而这些额外的劳作无疑会打乱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节奏。然而,在一些人眼中,能亲眼目睹天子龙颜却是一生难得的荣耀时刻。

城中的商贩和工匠们则抱着更为复杂的心情看待这次巡游。一方面,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可能会为他们带来更多商机,但另一方面,为了迎合皇家的需求,他们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计,赶制各种精美的礼品和装饰品。稍有不慎,若不能满足上头的要求,便有可能遭受严厉的惩罚。

还有一部分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着这场巡游。在他们看来,始皇帝如此频繁地出巡,或许不仅仅是为了炫耀国威,更是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掌控,巩固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帝国。但这种做法究竟能否长治久安,尚需时间去检验。

总之,民间对于秦始皇巡游之事的看法多种多样,每个人都从自身的立场和经历出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观点。而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

在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农夫对家人说道:“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我们的日子还是过得艰难。”

他的妻子说道:“但至少没有了战争,能过上太平日子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