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惩恶霸孙永起杀心(1 / 2)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首页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不敢再言语,生怕惹了逆鳞。如今内忧外患的情况,就算杀错了也是要杀的。大明太需要一场像样的胜利了。

崇祯神色冷漠,继续道:“朕将他从百户一跃升到佥事,已是开了天大的恩,他自当以死相报!兵部立刻催促袁崇焕,相机截断金兵退路,收复失地。”

兵部尚书王冾一听,忙道:“陛下,既然是捷报,不妨在京城摆上筵席,庆贺几日,也好让京中百姓看到陛下的功绩,彰显我大明国威。”

崇祯刚继位不久,如今有了此等大捷,心中确实高兴,心想若不大肆宣扬一番,简直对不起这大好机会。于是便宣布在宫中宴请百官,共同庆贺此次大捷。

一时间,京城里再次欢声笑语,一片祥和热闹的景象。那些达官贵人、王公大臣们都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

哪里还有人去管陕北那愈演愈烈的民乱、辽东那些饱受饥寒之苦的百姓啊?在这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崇祯也不免多喝了几杯,最后沉沉睡去。

在金州卫的议事堂内,气氛凝重而压抑。凌卫明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他深知百姓如今生活困顿,自己虽为金州卫的统领,可若仅靠他一人去筹措物资来改善民生,无疑是杯水车薪,难以实现。

金州卫作为军事单位,理论上他凌卫明应是此地说一不二的霸主,然而现实却错综复杂。

数百年来,军头、乡绅与恶霸相互勾结,不断鲸吞军户的土地,而那些官绅们却仗着各种手段,以极低的税率上交税款,致使金州卫的财政状况日益艰难,百姓的生活也愈发困苦。

堂下,众人正为提振经济之策争论不休。各种提议被提出后又被迅速否决,要么是因为牵扯的利益集团太过庞大,实施起来阻力重重,仿佛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横亘在前;

要么是方案本身有违律法与规制,根本难以推行。

这时,户房主事站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进言:“大人,往年每逢战事,金州卫便会临时向百姓摊派官税来应急,此办法最为简便易行,如今或许可再行此道。”

凌卫明闻听此言,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老子从来不想挣穷人的钱!”

主事面露疑惑,轻声问道:“不挣穷人的钱,那您想挣谁的?”

凌卫明眼神坚定,决然道:“谁有钱挣谁的!”

主事眼珠一转,似是想起了什么,说道:“大人,金州卫有个富商薛大富,富甲一方,最是有钱,大人可有兴趣?”

凌卫明眼睛微微眯起,他深知这主事这般说定是另有隐情,于是问道:“薛大富何人啊?看主事的样子,仿佛怕了他似的?”

郑集上前一步,抱拳回道:“大人,这薛大富乃是太常少卿薛国观的亲侄。在金州这地界向来飞扬跋扈,就连刘荣反叛之时,都对他忌惮三分,不敢轻易招惹。此人在乡里横行无忌,作恶多端,光是牵扯的命案就有十几桩。”

老丈人陈世南在一旁冷哼一声,说道:“薛国观曾与我同在朝堂为官,我在兵部,他在户部,往昔共事之时倒没察觉他竟如此纵容亲属胡作非为。如今既已查明,不妨就拿他开刀,也好为金州百姓除一害。”

凌卫明再次重重一拍桌子,大声道:“就他了,要做就做最大的。不过本大人向来讲究名正言顺,郑集,与这薛大富相关的案卷、罪证之类的,可还保存完整啊?”

郑集连忙应道:“大人,刘荣那些兵对案牍库不感兴趣,因此相关案卷倒还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