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5章 使者前来示好意,孙权权衡心意迷(2 / 2)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首页

鲁肃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仿佛能穿透喧嚣的殿堂,直达每个人的心底。

“公瑾此言,固然有其道理。”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眼神中透出一丝沉思,“然而,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考量。”

大殿内的气氛因鲁肃的发言而变得凝重起来。

武将们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等待着他接下来的分析。

“王厚此人,确实不可轻信。”鲁肃继续说道,“但我们要明白,曹操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荆州虽强,但若曹操卷土重来,江东和荆州都将难以独善其身。因此,维持表面的友好,不仅能够为我们争取时间,还能让曹操陷入两难的境地。”

他停顿了一下,仔细观察着孙权的反应。

孙权的目光微微闪烁,显然在认真思考鲁肃的话。

“公瑾所言,确实可以解决眼前的威胁,但一旦出兵荆州,不仅会引发曹操的警惕,还会让北方的敌人有机可乘。”鲁肃的声音更加坚定,“与其冒险攻打荆州,不如借此机会与其建立表面的友好关系,作为缓兵之计。待时局明朗,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静静地听着鲁肃的分析。

周瑜的脸色变得有些复杂,显然他也在权衡鲁肃的话。

孙权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眼中露出一丝思索的光芒。

“主公,”鲁肃再次拱手,“此时接纳王厚的示好,不仅可以避其锋芒,还能为我江东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孙权深吸一口气,目光在周瑜和鲁肃之间来回转动。

他低头沉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权衡每一种选择的利弊。

良久,他抬起头,眼神中透出一丝决断的光芒。

“传令下去,”孙权的声音虽不高,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准备厚礼,回赠荆州。派人前往荆州,表达我江东的友好之意。”

鲁肃闻言,面露微笑,拱手道:“主公英明。”周瑜的

就在这时,大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卫兵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禀报:“启禀主公,北方传来急报,曹操大军正向南进发,似有再次南征之势!”

孙权眉头一挑,目光骤然变得凌厉。

他站起身来,环视殿内众人,沉声说道:“看来,天意如此,我们必须立刻行动!”

孙权的话音未落,殿内顿时一片肃穆。

武将们纷纷挺身而出,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鲁肃则缓缓点头,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就在众人准备行动之际,孙权的目光再次落在周瑜身上,从容地说道:“公瑾,你即刻前往前线,务必做好防范。鲁肃,你随我进宫,商议应对之策。”

周瑜拱手应命,而鲁肃则面带微笑,随孙权步入内殿。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气息,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孙权来回踱步,龙袍下摆轻扫过光滑的汉白玉地面,发出细微的簌簌声。

他眉头紧锁,时而抬头望向雕梁画栋,时而低头沉思,显然内心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周瑜的激昂之言犹在耳边,鲁肃的沉稳分析也让他难以忽视。

窗外江风呼啸,拍打着雕花窗棂,如同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绪。

最终,孙权停下了脚步,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子敬之言,甚合孤意。”他沉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

“主公英明。”鲁肃拱手道,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孙权的这个决定,对于江东的未来至关重要。

“传我命令,”孙权转身走向书案,拿起御笔,在洁白的绢帛上写下几行字,“厚礼回赠荆州,再派使者前往襄阳,告知王厚,江东愿意与荆州保持友好往来。”

写毕,孙权将绢帛递给鲁肃,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子敬,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鲁肃接过绢帛,郑重地点了点头:“肃定不负主公所托。”他明白,孙权的这番话,不仅仅是让他去传达一个简单的信息,更是让他去试探王厚的真实意图。

鲁肃快步走出大殿,江风迎面吹来,带着一丝水汽的凉意。

他抬头望向远方

翌日清晨,鲁肃带着孙权的回礼和书信,踏上了前往襄阳的船只。

江面波光粼粼,映照着朝阳的光辉,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他站在船头,迎着江风,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心中默默地思考着此行的对策。

“先生此去襄阳,可有何打算?”身后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

鲁肃转身,只见周瑜不知何时来到了他身后,目光深邃地望着他。

“公瑾有何指教?”鲁肃微微一笑,语气平静。

周瑜走到鲁肃身旁,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缓缓说道:“王厚此人,绝非善类。先生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切莫被他蒙蔽。”

鲁肃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公瑾放心,我心中有数。”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周瑜,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只是不知,公瑾心中,可有良策?”

周瑜闻言,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却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投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