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一封秘信(1 / 2)历尘劫首页

陆云轩领了圣旨,肩负着代天巡察之重任,择日回乡省亲。

这一日,他带着一众属员出了京城。行至京外五里亭,便决定稍事休息,布置一下接下来的行程。

忽然,只听有人高声喊道:“陆大人请留步!”

陆云轩闻声望去,只见来人一副邮差打扮,尽显一路奔波的风尘仆仆之相。那邮差快马加鞭来到亭前,动作利落地翻身下马,躬身下拜,恭敬说道:“陆大人,小的给您送书信来啦。小的刚把信送到京城,听闻您刚刚出城,便匆忙赶来,所幸竟能在此与您相遇。”说罢,邮差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两封信件,双手一并呈交给了陆云轩。

陆云轩接过信件,定睛一看,上面一封乃是张知府所写。而下面一封却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只见信封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密”字,此字乃是用油戳盖上去的,格外醒目。

陆云轩略一思忖,当下便明白,想必这封密信是专程送来给自己的,而张知府的信只是恰巧送达,顺道被捎带了过来。 陆云轩心下感激,随即掏出一两碎银,递向邮差,温言道:“有劳小哥一路奔波。”那邮差赶忙推辞,怎奈陆云轩执意相赠,邮差无奈,只得接过银子,再次拱手拜谢,而后便匆匆回城交差去了。

陆云轩走到一旁,轻轻取出那封密信,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

楚岸烟霞映远亭, 百川秀色入梦来。

贤思总与清风语, 德韵随心绘晏宁。

陆云轩读罢,蹙眉思索片刻,却仍未参透其中深意,便暂且将其搁置一旁,又打开了张知府的信。

张知府在信中告知他,自从接到他的书信后,已将他的祖屋、祖坟精心修饬一新,并且妥善安置好了他的父母,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待他回乡省亲祭祖。

此外,信中还详述了自从他前往京城之后,家乡发生的诸多事情:林家日渐衰败,林化龙竟已病故;林雨欣近乎痴癫,如今仍独自一人守在陆府,死活不肯出来。而苏家则已举家搬往京城,写信之时,他们已然出发了六七日。 他告诉陆云轩,苏家老爷走之前还云拜会他,问了他关于他陆云的情况。这次举家搬迁京城,是要有落户京城的打算了。

陆云轩看完这封信,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心情犹如汹涌波涛中的小船,久久难以平静。 他的目光变得有些迷离,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

他在心里反复琢磨着,林家的衰落,林化龙之死,林雨欣痴癫,这些事情到底与自己有着多大的关联?他忍不住设想,倘若当初没有自己的出现,林化龙或许早就顺顺利利地与苏小婉成婚了。那样的话,苏小婉也不会与自己相遇,他们二人便不会有后来的种种纠葛。

而自己,是不是就会依照原先的轨迹,与林雨欣结为夫妻? 想到这里,他的眉头紧锁,心头仿佛压了一块巨石。

可紧接着,他又转念一想,倘若一切真的如此发展,自己也就不可能挺身而出为苏家鸣冤。没有这份正义之举,自己自然不可能有机会来到京城,更不可能拥有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他长叹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意识到,在这纷繁复杂的世事中,没有如果可言。过去的已然过去,无法改变;未来的尚未到来,充满变数。

此时此刻,他不禁想起苏小婉曾经说过的话:一切皆有因果,一切皆是因果,一切皆有定数,一切皆是劫数。

是啊,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每一个选择,每一次相遇,都像是命运早已安排好的棋局,而自己不过是其中的一枚棋子。但即便如此,他也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棋局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这时,陆云轩再次拿出那封密信。仔细端详字迹,却依旧无法判断出自何人之手。然而,从整首诗的整体意蕴来看,似乎是希望自己借此机会,好好欣赏国家的壮丽山河,但更为重要的是,借由此次大考,为国家营造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

想到海晏河清,他反复玩味“清”与“宁”这两个韵脚,心中暗想,若是自己创作此诗,想必会用“晏清”,而非“晏宁”。就在这一瞬间,陆云轩似乎恍然大悟,他毫不犹豫地掏出火折子,将这封密信付之一炬。

随后,他回到五里亭,对着属员们说道:“此次出京进行官员大考,但是我们所考核的都是一方大员,位高权重。虽说身负钦差之名,但也万分小心,稍有不慎,你我可能都会出现意外,而我们个人安危是小,不能完成圣人所托,则关系社稷久远,百姓生计则是大事。所以,我希望诸位切勿多生事端。我有一计,咱们如此安排部署,必能做到万无一失。”

属员听后,表示赞同,待安排妥当之后,属员们纷纷领命而去。

转眼间,五里亭只剩下陆云轩和两名属员。陆云轩吩咐这两名属员,让他们分别在苏家可能来京的两条道路上寻找,期望能够在半途相遇。并沿途按计划行驶。而他自己则乔装打扮,化作一名平常百姓,沿途考察民情。 他们约定,一旦有任何消息,便在就近的官驿留下口信。言罢,两名属员各自散去。陆云轩换上一身朴素的常服,宛如一个生意人,一人一马,缓缓走进乡村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