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无解悬案(1 / 2)历尘劫首页

蔡州知府姚桓林接到御史台属员王启转达陆云轩的命令,由他全权负责此次案件的审理,钦差大人只需最终的审案结果。

这可让他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 因为,他已将此事调查得清清楚楚。单就这刺杀之事而言,李阎良是在从平阳前往蔡州的途中遇刺。若是一般的拦路劫财,或许还好处理。可偏偏是杀人灭口,杀人灭口倒也罢了,关键是没杀死,李阎良还找上了他这位知府。

要是没抓住凶手,或许还能暂且搁置。但偏偏他已经将凶手捉拿归案。如果只是几个寻常凶手倒也罢了,可偏偏郑卫国跑来要人。如此一来,必然牵涉到他的顶头上司郑思恩。

而这刺杀的缘由,必然会牵涉到平阳的矿产之事。这一环紧扣一环,一旦深挖下去,整个皖江官场几乎会被连根拔起。而此刻,这些相关官员都在蔡州城,等候迎接陆云轩,而陆云轩则在等待他的审案结果。

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他一个区区知府所能承担得起的。 他独自坐在书房,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愁眉紧锁的面容。

整整一夜,他未曾合眼,内心的煎熬让他倍感焦虑,一夜之间,头上就多出了好几根白发。

当鸡鸣报晓,东方泛起鱼肚白,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浓茶,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心中有了主意,反正自己在平阳县没有利益纠葛,与其这样被他们这些贪官窝囊的拿捏,不如索性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就这么办!

他匆匆找到李阎良,急切地说道:“李大人,烦请您写一份讼状,将整个事由的来龙去脉详细写清楚,本官好据此接案,开堂审理。”

然而,这个李阎良此刻却犯了难。他发现,这状子着实不知该如何落笔。因为对方当时根本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说是要他把知道的全部吐露出来。至于具体要吐露些什么,他根本来不及细想,对方就直接下了死手。

若不是自己还算有些身手,恐怕此时早就曝尸荒野,成为一桩无头公案了。而且,那些杀手若是胡乱给自己编排个罪名,自己反倒会沦为嫌犯,到那时真是百口莫辩。想到此处,李阎良坐在桌前,眉头紧锁,苦思冥想良久,手中的笔却迟迟未曾落下。

而被关在狱中的郑卫国,此时也冷静了许多,直懊悔自己行事鲁莽,没想周全,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自己给搭了进来,结果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弄不好,就连他老子都救不了他。

这姚知府等了三日,也不见李阎良递上状子,心里便明白了这其中必定存在曲折,他也不去催促。反正能拖延一时算一时,毕竟案子没有原告,让他这位知府也着实没办法开堂审案。

在蔡州的诸位官员,个个心急如焚,眼巴巴地盼着姚知府能早日开堂审案。他们左等右等,日子一晃,都快七天过去了,却依旧不见有审案的半点消息。

众人心中狐疑不已,纷纷暗自揣测,着实猜不透这姚知府到底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这几日,他们可丝毫没闲着。以全州知府赵谦为首的其它几个州府的官员聚在一处密室之中,个个面色阴沉,神色焦虑。 赵谦眉头紧锁,率先开口说道:“诸位,这姚桓林迟迟不动,莫不是有什么别的心思?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

一旁的同知孙茂附和道:“赵大人所言极是,咱们得早做打算。” 众人一番商议,最终定下了“丢帅保车”之计,甚至连状子都已精心写就。

那状子上详细罗列了郑思国如何倚仗权势,威逼利诱拉他们下水,他儿子郑卫国又是如何心狠手辣,挟持他们的儿女到深山充当人质,逼迫他们为非作歹等等罪行。

这几位官员哪个不是历经十几年科举,千辛万苦考中的举子,写出来的文章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文采斐然。字里行间满是冤屈与悲愤,读来直能让人潸然泪下。

前来监督办案的王启此时也感觉这事情甚是奇怪,于是便去找李阎良询问缘由。他听完之后,也感到不可思议,心中暗想:难道这案子真的就成了无解之案吗?

李阎良一脸愁容地坐在桌前,对着同僚说道:“王启兄,这状子着实难以下笔啊。并非是担心案子会牵连众多官员,而是这案子的来龙去脉太过复杂,稍有不慎,我就会被对方钻了空子,反咬一口。”

王启皱着眉头,在屋内来回踱步,说道:“李兄,你说得极是。这可是个惊天大案,若咱们处理得当,能在其中立下功劳,对咱们的前途自是大有裨益。但也正因如此,咱们更得万分慎重,切不可在细节上出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