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板叫黄根银。今年42岁。老家在桐城黄家山。
黄根银二十多年前就来到苏州。开始也是在厂里打工。觉得太辛苦,又挣不了多少钱,就不想干了。他听说开渣土车不错,挺挣钱的,而且他还认识工地上一个姓刘的小包工头。那个刘老板说,只要有车有驾照,活是不愁的。只要你肯干,拉活这件事包在他身上。
黄根银就准备考驾照。他去观山的驾校一问,学费吓死人。B照要六七千。他跟父母打电话。父亲说,要么回来考,老家可能便宜些。我这里还有点钱,应该够了。他父亲是个小学老师。以前是民办教师,后来转正的。虽说工资不高,但手头也不是太拮据。
黄根银就回家考驾照。
老家确实便宜多了。报名的时候又听说,驾照可以不用学,多交点钱可以直接拿驾照。如果学的话,要几个月。黄根银觉得这样好,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再说自己开车还是有点基础的。以前他小叔家有一辆农用车,小叔忙不过来,就是黄根银在开。他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还是挺自信的。
驾照拿到手了,另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有了驾照,没车可不行。一打听,一辆渣土车要十几万。二手的也要八九万。
黄根银和父母都犯难了。他们家实在拿不出。满打满算也就四万多。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亲戚借。
父亲借了一圈。亲戚不是没钱就是不肯。好说歹说最后还是借到了一些,可离买车的钱还差得远。
黄根银姐姐的婆家在当地开了一个水泥预制板作坊。按说是有点钱的。可黄根银的父亲一开口,女婿就回绝了。说:
“我自己还缺钱呢!预制板卖了,大多是赊的,钱却收不回来。都说先欠着,等有钱了再还。”
农村确实这样。村民造房子,手头上往往钱不够。材料、工钱大多都欠帐。说是尽快还,可有的人一拖就是很多年。黄根银的姐夫本来就是个小本生意,哪经得住这样拖。有时候购买水泥沙子的钱都没有了。
经不住丈人的死磨硬泡,再加上老婆胳膊肘往外拐,整天歪歪叽叽的,说她就这么一个弟弟,姐姐不帮哪个帮啊?说到最后,离婚的话都出来了。丈夫没办法,把家里角角落落都搜罗了一遍,再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借了一圈,总算凑够了几万块。买车的钱也基本上落定了。
父亲说:“伢子,大大也尽力了。家里一分钱都没了,还欠了一屁股债。那几万块原打算再余点,给你造间房子,给你娶个老婆。现在就靠你自己了。”
黄根银父子俩立即赶到苏州。左比较右权衡,最后买了一辆二手的翻斗车。
刘老板说话算话,在工地上给黄根银介绍了一些拉土的活。刘老板说:
“这活,别人是抢着干。我是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介绍给别人是要介绍费的。你嘛,刚买车,手头紧,我也就不问你要了。下次介绍按规矩来,你多少得给点。”
黄根银连忙说:“好的,好的。”
黄根银算是个明白人,人家说不收钱,可自己不能不上道。后面的活计还指靠他呢!他说:
“刘老板,你已经是帮了我大忙了。感激你都来不及。我手头紧不假,可介绍费该收还得收啊!怎么收?你说个数。”
“那也行。就按你的运费百分之十吧。现在不慌给,等你拿到了钱再给我。”
黄根银心里想:这么高啊?不过他没有讨价还价。反而还给刘老板买了一条烟。
拉土的活一直没断。介绍费也都按说好的给了。
渐渐地,黄根银和工地上真正的大老板也熟了。大老板对他很不错。黄根银就想,我能不能直接从大老板这里接活呢?这样可省了一笔很大的介绍费呀。
他请大老板吃饭。大老板同意了。又说:“你要和老刘说一声。不然他会不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