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孽情败露(1 / 2)名臣后裔首页

大霞子弟弟左龙飞回到了中义村,他是随着浙江鞋厂的一批技术骨干一起回来的。储殷安排他当了一个小组长。储殷对他许诺,只要他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熟悉了车间的业务,到时候整个车间都会让他负责。储殷说浙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是过渡性的,属于支援的性质,到时候都要回去的,皖江鞋厂逐渐本土化。这也是之前左言文和储殷说好的。“皖江”是鞋厂的名字,储殷的意思是“皖”代表安徽,“江”代表浙江,名字起得很大。

鞋厂还在建设的时候,大霞子的中介公司就帮着招聘了上百人。这些人都派到了浙江储殷家鞋厂实习,也有一部分人安排在别人家的鞋厂。工资都是按照浙江那边工资标准发放。合同规定,安徽的鞋厂一投产,这些人必须回来。其实这个规定是多余的,谁不愿意在家门口挣钱呢?即便有人不愿意回来,也无法约束他。这个规定就是个形式。

中介公司实实在在地赚了一笔。

当时招聘的时候简直是盛况空前。中义村的年轻人几乎都报名了,有的在外地打工的也都赶了回来。周边其他的村庄大霞子他们也都张贴了招聘广告。一下子涌来了几百人,当时储殷给的名额只招100人。

那几天,大霞子和左言文家的门槛都快要被踏破了,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各种关系,都想进鞋厂上班。也是,在家门口上班除了能照顾家人和家人团聚以外,还省了一大笔房租,住在家里多舒服啊!

大霞子他们倒犯难了。他们设定了几个标准:一是中义村的优先,二是年龄限制,超过40岁的暂时不考虑,三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经过千挑万选,最后选定了100个人。

大霞子他们承诺,那些还没有被录取的人等鞋厂正式投产了,再来厂里上班。

那些没被录取的人。尤其是中义村的有些女的,她们的年龄都超过了,也没有什么文化,恰恰是她们最想要在鞋厂上班,因为她们当在地是很难找到工作。能到鞋厂上班,这不仅有了一份收入,还能照顾孩子上学,照顾老人,田里的庄稼也不耽误。大霞子他们只好千般解释,万般道歉,还给她们画了一个大饼。说等将来鞋厂正式投产,需要扩大规模,一定会考虑她们的诉求。

其实招收100人都多了。目前鞋厂只有两条流水线,用不了那么多人。之所以扩招主要两个考虑,一是考虑到有些人去了浙江,习惯了那里的工作,再加上薪资的诱惑,他们不一定回来。来安徽办厂,储殷就是考虑到这边用工成本低,如果和浙江的薪酬待遇一模一样,那又何必来这里办厂呢?二是考虑到工厂的发展问题,组织那么多人去培训,也是为工厂储备技术工人。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技术工人多了,他们就不会奇货可居,漫天要价,压低薪酬要容易些。

这100个人当中,也有个别的人不完全符合条件。这些人和大霞子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都是大霞子利用手中的权力徇了一些私情。

其中也有一些镇里领导的关系户。

左言文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左言文和大霞子一直处在地下状态。

期间,也有不少的人给左言文和大霞子介绍对象,尤其是大霞子,人本来就长得漂亮,又加上当了村会计,说媒的人就更多了。

左言文和大霞子自然都一一回绝了。

有一天大霞子的家里又来了一个说媒的。

恰巧左龙飞也在家里。他看媒人和父母说得那么热闹,就忍不住冒出了一句:“你们别再给大霞子找对象了,她已经有男朋友了。”

父母听了一开始还十分高兴,就问:“你听哪个说的?我们怎么不知道啊?男的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