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九黎将倾,是他负重前行
终南山,九黎宗洞天,宗主殿。
一道气息传入灵识当中,坐于蒲团上的九黎宗主燕过云微微抬眼,目光所及之处,宗门大长老骆羽成正站在那里。
“宗主。”
行过必要的礼节,骆羽成迈步走入殿内,身形进入的同时大门自动在他背后关闭,连关门的砰响都没有发出。
“勘察弟子与华国官方层面递来了同样的消息,佛意痕迹已经在梁州周边各处出现,同时苍天各宗也在调集人手。”
“照目前的情况估计,他们在梁州附近的人手规模怕已经有近万人。”
略显低沉的报告声入耳,燕过云神色并无变化,只道:“宗内事务都布置好了么?”
“都已安排妥当。除却前往论道的人手外,三长老、四长老和六长老将带执事三十人留守宗内,确保护宗大阵运行。”
“同时,华国官方那边也已交接完毕,若论道中出现任何意外,他们将会接手剩余弟子的安置问题。”
每一条消息都是机密中的机密,每一个字中都透着山雨欲来剑拔弩张,也只有长老级别的人才有资格窥见当下局势的全貌。
他们都知道,如今的九黎已然站在风口浪尖。
“人事已尽,剩余的便是天命。”
燕过云轻轻点头,再度垂下目光:“回去吧,离论道只余三日,届时你与诸位长老要随我一同前往,剩下的时间当全力调整状态。”
骆羽成应出一声,脚下却并未挪动。
“那么.宗主您呢?”
骆羽成的目光落在燕过云手中的纸张上。那是一叠看上去有了些年头的宣纸,上面写满了纷复的墨字。
在燕过云所坐的蒲团周围,类似这样的纸还有许多。有些线装成册、有些则零散成页。
以骆羽成的眼力,自然看得出这些纸页没有一个是修行典籍,而都是平平无奇的史册。
“我在重温仙盟最后留下的史料。”
燕过云手指自书页上划过:“当初,在斩杀迦叶佛陀、击退佛门后,九黎仙盟亦然遭受重创。”
“同样是危机重重,那一千二百年前的情况却比如今九黎要严酷得多.我时常在想,那时身在盟中的诸位先人,又是何想法?”
骆羽成默然。他年龄七百余岁,出生时便已是宋朝年间,自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时光。但身为长老,他自然也了解仙盟的最后时光是何状态。
就如那大唐王朝一样。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唐朝似乎只有初唐、盛唐与晚唐,仿佛在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剩余的一百四十余年历史都成了空白。
同样的状态也出现在了九黎仙盟身上。
别说是外人,就算是在当今的九黎中提起仙盟一词,大部分弟子对其的印象也往往只到释迦之乱为止,似乎那场百年战争便是仙盟的句号。
纵观全宗,唯有燕过云清楚这一印象的失真,因为他便出身于那句号过后的余韵当中。
“凡俗界有一句名诗,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燕过云轻声说着,手指划过面前的纸页:“当身处其中时,人们反而无法客观地审视自身所处的时代直至如今,看到这些遗留的记述,我才知道那时候的仙盟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
在旁的骆羽成沉默片刻,走上前来坐在一侧:“愿闻其详。”
少顷的安静,燕过云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纸页,眼中似有追忆。
“释迦之乱杀灭了仙盟六成的修士,也让作为核心的九黎失去了指挥众宗的话语权。”
“在迦叶陨落后,尽管佛门势力被清剿出境,可仙盟的情况并没有因此恢复,相反一日比一日每况愈下,许多实力尚存的宗门不再接受九黎调度,‘盟’之名已经不复存在。”
骆羽成听得默然。身为长老,他自然知道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意义。
自古以来,唯有最强力的超凡势力才能直接把控凡俗王朝,这是修真界的共识。
这并非仅仅是由于势力本身对凡俗的扶植和影响,更是因为若无雄主镇局,那么四方势力都将各自出头独占一方,人们所期盼的一统格局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正如千年前凡俗界帝王曹操所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自南北朝战争崛起开始,九黎仙盟便是中原当之无愧的孤王。释迦之乱让这孤王遍体鳞伤,于是聚集在其麾下的枭雄们便也开始动了各自称王的心思。
反映在凡俗界,便是唐末时遍地的藩镇割据,每一方藩镇背后都是修士们的影子。
“除却内忧之外,外患也从未断绝。尽管佛门势力暂时褪去,但百年战乱已经让中原千疮百孔,各方小教小派趁虚而入,想要趁着中原仙门自顾不暇时从中分一杯羹。”
“而他们啃食的对象,自然就是当时的大唐王朝。”
燕过云低声道:“仙盟与佛门鹬蚌相争,无数势力想要借此渔翁得利。自安史之乱起始,大唐国都长安被数次攻陷、连天子都不得已出逃,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到了凡俗大中年间,修真界动乱略微平息,大唐王朝出现了中兴迹象的‘大中之治’.但实际上当时的仙盟与大唐都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这一时的安定不过是最后的回光返照。”
他说到这,忽然轻声笑了笑。
“话虽如此,但在我的记忆当中,仙盟最后的时光实际并无多少波澜壮阔。”
“彼时的我尚且只是个刚入九黎不久的底层弟子,对外面发生的一切并不明晰,只觉得宗中的人变得少了些,冷清了些。除此以外,九黎中的日常似乎依旧如故。”
“那时候,我与周遭的师兄师姐们并没有感觉到多少绝望,甚至并没有感觉到仙盟正在迈向灭亡,相反,那时的我们每天都在传颂先辈们在战场上的光辉事迹,人们都相信着动乱已经过去,往后的九黎和大唐王朝都会重振旧日荣光。”
“现在看来.那时如我一般的弟子们之所以能满怀希冀,只是因为先人们在背后承担了一切重压罢了。”
骆羽成沉默片刻:“这先人也包括无清前辈么?”
“自然,他负起的重量无人可比。”
燕过云微微抬眼:“千年之前,周无清等先辈的负重前行,保存了九黎的一缕火种。”
“而今佛门再临也该轮到我等接过他们的重担了。”
微风从窗边渗出,吹走了话语的尾音。在这论道前夜,宗主殿内再无声响,只余烛光招摇。
公元848年,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