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开学没多久,城市的街道在晨光中渐渐苏醒,车水马龙的喧嚣拉开了新一天的序幕。陈尘坐在那辆有些破旧的汽车驾驶座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坚定。他,36 岁,父母在老家。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独自带着孩子留在厦市,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沧桑的痕迹,那是生活磨砺后的印记。
30 岁那年,在周围一片创业热潮的大环境影响下,陈尘满怀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那时的他,看着可爱的儿子陈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给家庭增加收入,给儿子更好的生活。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他手中的本钱远远不足。在盲目乐观和急于求成的心态驱使下,他选择了依靠信用卡和网贷来筹集创业资金,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够在商业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起初,创业的道路似乎铺满了鲜花。订单像雪花般飞来,公司规模逐渐扩大,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让陈尘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没日没夜地工作,脑海中勾勒着未来的美好蓝图:还清债务、给妻子和儿子买一栋大房子、送儿子去最好的学校…… 但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市场的风云变幻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吞噬了他的梦想。成本如脱缰之马,不断攀升,而利润却日益稀薄。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陈尘如同溺水之人,只能不断地借贷,越陷越深,最终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债务漩涡。
当公司的财务状况首次亮起红灯时,陈尘的内心开始被恐惧所侵蚀。他常常在深夜独自坐在办公室,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账单和报表,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感觉自己像是走在悬崖边缘,每一步都战战兢兢,而脚下的土地却在不断崩塌。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那些曾经充满激情的创业计划在此时看来如同幼稚的幻想,嘲笑着他的盲目。
随着情况愈发糟糕,公司开始出现亏损,陈尘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罪人,是妻子和儿子幸福生活的破坏者。每次回到家,面对妻子担忧的眼神和儿子天真的笑容,他的内心就像被无数根针扎一样痛苦。他试图在家人面前保持镇定,但内心的焦虑却如影随形。他开始失眠,无数个夜晚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公司的困境和家庭的未来,感觉自己被黑暗的深渊所笼罩,无法逃脱。
五年,漫长而煎熬的五年,就像一场噩梦。在这五年里,陈尘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看着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那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然而,他依然咬牙坚持,试图力挽狂澜。可最终,他的公司还是在债务的重压下轰然倒塌,如同纸牌搭建的城堡,不堪一击。
公司倒闭的那一刻,陈尘感觉自己的世界彻底崩塌了。他的身体仿佛被抽干了力气,瘫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周围是一片死寂。他的眼神空洞无神,望着曾经充满希望的办公空间,如今却只剩下破败和荒芜。他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悔恨,后悔自己的冲动、无知和盲目自信。他觉得自己亲手毁掉了一切,那些曾经触手可及的幸福如今已化为泡影,只留下他在这废墟中独自承受痛苦。
这场灾难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摧毁了陈尘的家庭。每天,妻子都要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催收电话,家中的氛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经济上的压力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夫妻二人的肩上,让他们的婚姻逐渐出现了裂痕。最终,妻子无法忍受这种无尽的折磨,选择了离婚,只留下陈尘和年仅 6 岁的儿子陈宇。那一刻,陈尘觉得自己的世界彻底崩塌了,他失去了事业、家庭,只剩下那堆积如山的债务和年幼的儿子。
创业失败后的陈尘,如同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船只,四处寻找着可以停靠的港湾。他拼命地寻找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然而,暴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他。潜在的雇主们在看到他的信用记录后,纷纷摇头拒绝。每一次面试的失败,都像一把刀,刺痛着他的心,但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儿子还需要他。
在无数次碰壁后,陈尘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好景不长,暴雷的余波仍在蔓延。公司在得知他的债务问题后,担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找了个借口将他辞退。那一刻,陈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他似乎陷入了一个绝境,无法逃脱。
但生活的压力不容他有丝毫的喘息。儿子还小,需要人照顾,上学需要接送,生活还得继续。在万般无奈之下,陈尘将目光投向了顺风车行业。这份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对他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他可以在孩子上学的时间段出车,这样就能有时间接送孩子,陪伴他成长;另一方面,顺风车受到他个人债务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顺风车的单价非常低,平均每公里还不到 1 元,特别是他所从事的区域,单价为 1.1 元 / 公里,但这已经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每天,当陈宇背着小书包走进学校后,陈尘便开始了他的顺风车之旅。他仔细地规划着路线,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到更多的订单。在孩子在学校的 8、9 个小时里,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接送着形形色色的乘客。他会遇到赶时间去上班的白领,一路上焦急地看着手表;也会遇到去医院看病的老人,眼中充满了对健康的渴望;还有那些背着行囊的游客,兴奋地谈论着即将开启的旅程。
陈尘努力地为每一位乘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他保持着车内的整洁,礼貌地与乘客交流。尽管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挑剔的乘客,抱怨车内温度不合适、行驶路线不理想之类的问题,但他总是耐心地解释和道歉。他知道,每一次行程都是他赚钱的机会,他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放弃。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陈尘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他知道哪些时间段、哪些区域的订单比较多,如何合理安排行程以提高效率。通过这样的努力,他每天在孩子上学期间也能获得大约 400 元的收入。当然,这其中成本也不容忽视,油钱将近 250 元,但好歹还有一定的结余。
除了顺风车,陈尘还利用在家的时间做一些兼职。之前,他在兼职公司厦市鹏新旅游公司找到了一些零散的工作。这家公司的老板曾俊鹏是一个精明能干但要求苛刻的人,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吴秀娟,作为公司的人事,做事干练,对工作一丝不苟。在这个公司里,陈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