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国在对印战争取得辉煌胜利后,本应迎来一段休养生息、全力发展的时期。然而,平静的表象之下,却暗流涌动。国内一些心怀叵测之人,趁着战争刚刚结束、国家精力尚未完全从对外事务中转移过来的时机,开始秘密谋划叛乱之事,妄图颠覆陈尘的统治,谋取私利。
这些叛军的核心成员,大多是旧政权的残余势力以及一些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利益受损的贵族和军阀。他们对陈尘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心怀不满,认为这些政策削弱了他们的特权和财富。同时,他们也嫉妒陈尘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绝对权力,不甘心屈居于其下。于是,他们暗中勾结在一起,在汉国的偏远地区,如一些山区和边境地带,悄悄地组建起了叛乱武装力量。
起初,这些叛军的活动十分隐蔽,他们在当地招募一些对现状不满的民众、土匪以及一些被打散的旧军队士兵,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向他们灌输所谓的 “推翻暴政,恢复旧制” 的思想,煽动他们的反抗情绪。叛军们在深山老林中建立起秘密营地,囤积武器弹药,进行军事训练,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动叛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叛军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的活动也开始变得越发猖獗。在一些地区,他们公然袭击汉国的地方政府机构,抢夺物资和钱财,杀害政府官员和警察。他们还破坏交通设施,切断通信线路,试图扰乱国家的正常运转秩序。例如,在南方的一个山区省份,叛军袭击了一个县城的警察局,抢走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并将警察局付之一炬。随后,他们又在县城内四处抢劫商店和民宅,造成了当地社会的极大恐慌。
消息很快传到了王宫,陈尘得知国内出现叛军的消息后,大为震怒。他深知,若不及时平息这场叛乱,将会对汉国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再次陷入混乱和分裂。于是,他立即召集了国内的军政要员,商讨平叛对策。
在军事会议厅内,气氛紧张而严肃。陈尘面色冷峻,目光如炬,他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将领,开口说道:“诸位,国内叛军的出现,是对我汉国的公然挑衅。他们妄图破坏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和平与繁荣,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朕决定,即刻出兵平叛,将这些叛军一网打尽,还我汉国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一位名叫赵峰的将领站了出来,抱拳行礼道:“陛下,臣愿率部出征,剿灭叛军。但据臣所知,叛军活动的地区地形复杂,多为山区和丛林,不利于我大军的大规模行动。且叛军熟悉当地环境,可能会采取游击战术,与我军周旋。因此,臣建议我军采取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的战术,同时派遣小股精锐部队深入敌后,打乱叛军的部署。”
陈尘微微点头,对赵峰的建议表示认可:“赵将军所言甚是。此次平叛,务必要速战速决,减少对百姓的伤害。李相,你负责协调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前线将士的物资供应充足。陈风,你要加强情报工作,尽快摸清叛军的详细情况,包括他们的兵力、营地位置、指挥体系等,为我军的作战行动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臣等遵旨!” 众大臣齐声领命。
在平叛大军出征之前,陈尘特意召见了太子陈宇。他看着眼前逐渐成长起来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宇儿,此次平叛,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你在对印战争中表现出色,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经验。朕希望你能跟随大军出征,在实战中进一步锻炼自己,同时也为将士们鼓舞士气。但你要记住,一切行动都要听从将领们的指挥,不可鲁莽行事。”
陈宇恭敬地行礼道:“父王放心,儿臣定当全力以赴,协助将领们平定叛乱。儿臣也会在战争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