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一封信的破绽(1 / 2)且向金陵歌楚声首页

就在冯、周两位大人琢磨着如何写这样一封奏报的时候,李安正在御书房里和竺勿说着闲话。

“构陷李愬的那个人,可找到什么线索?”御书房里的李安在,审阅了一晚上的奏章,终于从长篇累牍的案头工作中解脱出来,伸展了下身子骨。竺勿连忙走过前去,双手的指尖,搭在李安在的太阳穴上,轻轻按摩。下手极有分寸,不轻不重,显然是个熟练工。

李安在执政数十年,大楚国泰民安,和他的勤政自然是分不开的。从他继位以来早朝不坠,没一刻放松过。

这么多年,除了故去的皇后,也就竺勿能让李安在放松下来。所以,李安在批阅奏折的时候,也从来都只有竺勿在一旁侍候。哪怕是端个茶递个文书,都不用旁人插手。

圣心独宠,有时候也不一定是用来形容得宠的妃子的。

“回皇上,还没什么线索。构陷的人,下手极有分寸。提前在东胜楼布好局,就抽身而退,再也没有现过身。除了依据十三皇子提供的线索,画了邹世平的肖像,还没其它更有利的证据。现在大理寺和京兆府,正在根据画像全城缉拿嫌犯。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偶没有嫌犯的消息,要不早就是离开了金陵,要不就是安全的隐匿在某处。”竺勿轻声回答,手上的按摩的动作却没有停下。

“安全的藏在某处?你觉得他能藏在哪里?”

“能藏的地方不多!”

说话的声音虽然轻,内容却颇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在大理寺和京兆府的联合缉拿之下,嫌犯却能在藏匿在金陵城里的某个地方巍然不动。藏在哪里可以有这样笃定?不言而喻,无非是那些王公贵戚的家里,甚至可能就是那几个皇子中间的一个。

“也难为老冯、老郑两个人了,他们最近的担子,确实有些重了。刺杀的案子,舞弊的案子,构陷的案子,哪一件都不简单。虽说维护京城治安,缉拿宵小确实是他们的本分。可说到底这些事情,大部分都可以算的上是朕的家事。你手底下的那些人,就没什么发现?”

“老奴手底下那些兔崽子,盯个稍,打探个消息,做些小事,倒是得心应手。但全城搜捕,侦缉每一处酒肆客栈,却非小的们所长。不过皇上放心,老奴已经安排人手,着力去盯着那几家了。有了十三皇子陈词和邹世平的肖像画卷,只要花些时间,总会有消息的。”

竺勿的话,几乎就肯定了参与这件事情的人,并没有离开金陵城,并且也不打算离开金陵城。

“唔…”李安在并没有好奇,竺勿的判断从何处得来,在他眼里这几乎也是可以肯定的。花了这么大代价,没有一点好处,谁肯去做?而这些好处,只有在这金陵城里才能取得啊。

“你去把京兆府还有大理寺,呈上来的折子都拿过来,还有邹世平的那封信,现在在何处?”

“在冯大人那里,不过老奴这里有份副本。”

“嗯…一并拿过来我看看。”

没多会儿,这些东西一样样摆放在了李安在的案头。竺勿识趣的退了下去,站在离李安在下手处。距离拿捏恰到好处,既不太远,保证随叫随到。又不很近,保证不会让李安在误会自己,可以看到案头书卷的内容。

皇上的信任是一回事,自己如何安守本分是另一会儿事。不得不说,无论从各处看,竺勿能一直圣恩隆眷是有道理的。

两个衙门的奏折,李安在是看过的,并没什么特殊处。如今再看,还是一样,倒是邹世平写给李愬的那封信,李安在是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