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眼中露出小小的落寞之情,面上却不露声色,显然城府极深,继续道:“关于援曹还是援袁,蒯越倒是给我写了封信,琦儿,我念给你听。”刘表从桌子上拿出了一封信,向刘琦念道:”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其势必能灭袁绍,然后必定带兵南向以击江汉,恐怕将军也不能抵御其大军。所以我为将军计算了,不如举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会重待将军;如此便可以长享福祚,子孙晏然,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
“琦儿,你听,这就是我的章陵太守的忠诚之言!甚至他让韩嵩进言,让为父遣子入质!”
“曹操拥立天子,依附曹操,就相当于依附天子,曹操可以代天子给与他们家族更多的好处,更大的官职!”
“这又有封密信,是探马刚刚获得情报。”刘表随意将蒯越写的信扔到一边,伸手拿向另一封,读到:“长沙太守张羡,响应曹操号召,煽动百姓,在长沙郡和邻近三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进行叛乱。”
“听说我答应了袁绍的求援,你看,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拖住我的步伐,动?我根本就没法动!”
“琦儿,袁胜还是曹胜还有一点你没有想到。曹操只有两三万的兵马,袁绍有十几万的兵马,就算曹操足智多谋,即使连连获胜,但终究还是很难击败袁绍的。不过,曹操挟天子,就等于得到天下士族的支持。曹操全郡拥有的三个州:徐州,豫州,和兖州,他们的士族将会疯狂的暗中支持,后期的兵员将源源不断。而袁绍那边的士族如若袁绍战局大优,有问鼎天下的机会,则会拼命支持,彰显从龙之功。如若战局不利则会不停的拉后腿甚至几家士族为了不同的立场还会相互作对。所以此战,曹操必胜。”
刘表一番话完全打破了刘琦的认知,以前的刘琦也接触过三国类的游戏,以为只要是诸侯,其的文武就是心腹,都是一心一意帮助君主征战天下的,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
怪不得,袁绍几战失利之后,几家士族代表审配,逢纪,郭图,许攸相互争权,反而坚实的抗曹派田丰,沮授却是被诬陷入狱。
荆州上下官职地位权力最高的要数刘表了,但其下位官员都不一定全心全意的。效忠和归附是两码事,效忠之人往往称刘表为主公,为刘表幕僚。而归附之人多以使君相称,手中权力兵权在利益统一之时绝对听命,而利益相驳那可是会拖后腿的。
就说长沙张羡乃刘琦向朝堂亲封的太守,不是也说反就反了吗。
刘表被后人大多以“虚有其表”、“有名无实”、“毫无作为”之类词汇来概括,谁又能想到真实的刘表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反而袁绍刚愎自用,骄傲自满,有勇无谋,却不知被士族玩的团团转,好好地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这一对比,自家老爹简直就是个能人啊!
谁说刘表只知守成,眼见短小的?真是平庸之辈,能有如此的见解?就凭这政治眼光,完全可以和曹魏的荀彧、陈群,东吴的张昭、顾雍有的一拼了,奈何有心而无力罢了。
没错!历史上的刘表根本不简单,不说他单骑平荆州这份勇猛,就说镇守荆州十几年,荆州经济飞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又开经立学,使天下读书人纷纷搬往荆州居住。刘表在时,南抗江东,北抵曹操,直到刘表死后曹操才敢南下大举进攻荆州,可见就连三国最伟大的枭雄曹操,也不敢小觑了刘表。
还有那江夏甘宁,刘琦可是知道的,历史赫赫有名的东吴大将,江东十二虎臣之一,三国史上名将!曾八百骑破曹操十万大军,是不可多得帅才。如果不是从刘表口中说出,刘琦都不会知道原来甘宁跟过刘表,还一直以为一开始就是东吴的人呢?
可恶的士族!刘琦恨恨的想到,要不是他们将无数平庸的人占据高位,打压异己,也不会有那么多荆州人才流失惨重。怪不得诸葛亮在南阳种田那么久,刘备那么落寞的人一招手,假装矜持一下就屁颠屁颠跟着走了,也不嫌跟着刘跑跑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谁叫那时候的刘备虽然落魄,但是好歹当过徐州牧,朝廷亲封的豫州牧(虚职),手里没有什么可以出谋划策的人才,诸葛亮一去就混上了个六品军祭酒,可谓是诸侯能不经过朝廷亲封的最高职位了。
“父亲,士族如此可恶,可父亲毕竟是朝廷册封的荆州牧,何不寻一借口将蔡蒯两家杀干净呢?然后罢免无用之人,大肆提拔人才呢?不对……”
“依附蔡蒯两家的文武官肯定不少,在加上他们两家本身的实力,荆州会乱的!这……”刘琦一时想不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