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紧急任务(2 / 2)扶苏三国首页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占有传国玉玺正式僭越称帝,二十三岁的孙策写信劝说无果后因此与之决裂,多年招兵买马时机成熟,趁机收付之前一直想得到的庐江郡,得到周瑜,鲁肃等大批人才。又东进豫章,太守华歆举城投降,短短三年,就平定江东(包含扬州在内和其他州的部分地盘),军强马壮,声势浩大。

与刘表单骑入荆州不同,孙策同样是寒门子弟起家,却可是有好几万属于自己的武装部队的。

诺大的江东,原有长史官员一律任免,自任会稽太守,舅舅吴景为丹杨太守,堂兄孙贲为豫章太守,堂弟孙辅为庐陵太守,袁术降将李术为庐江太守,孙坚旧部朱治为吴郡太守。亲信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徐琨之流皆为要职。

孙策以强硬的姿态入主江东,高位之人皆是孙氏族人或着旧部,致使江东士族万分不满,煽动民意,与孙策作对。

于吉虽说是被神化了的人物,真实中却也是士族故意抹黑孙策的手段之一。

和刘表不同,一个是徐徐图之,一个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于不听话的士族,孙策从不在乎,仗着兵强将广,血腥武力镇压。作为江东大士族之一的许家,家主许贡被任命为原吴郡太守,自从被孙策击败后,全族上下无一为官,权势大降,因而写密信与曹操,希望归顺反被孙策发现,全族杀近。

孙策为人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能打天下,却治不了天下。孙氏的崛起与本土士族的关系势如水火,想必直到死前的最后一刻才明白过来吧。

何况,许贡早在两年前就被孙策杀死了,家族之人也死的干净。两年后又冒出来自称许贡的刺客为主报仇,这份忠心值得怀疑。并且孙策赴丹徒山打猎只是临时起意,而刺客却能早早藏于山间守株待兔,这份能量绝不是主死无靠山的徐家门客能做到的。

恐怕也只有江东最大的几家士族才能收到如此准确的信息,行此阴谋诡计了。至于具体是哪一家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几家一起谋划的也说不定呢。

孙策重伤垂危,于是有了孙策不把基业托付给性格酷似自己的孙翊,而是腹黑沉稳的孙权了。也有了对孙权所说的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又以张昭为首的流亡北士和周瑜为代表的本土士族进行托孤,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向士族妥协,孙策宁愿抹下骄傲的头颅,也不愿父子二人好不容易拼搏的基业白白葬送。

别看演义中张昭在赤壁之战稳稳妥妥的投降派,为了家族利益而轻视君主利益。但平日他的政治才能确实非同寻常,人才的选拔,本土士族和外来士族的制衡,内政的建设与实施,统统都规划的明明白白,作为东吴大帝的老师,孙权其他的没学到多少,制衡之术反而青出于蓝。称帝直到老死,还一直与士族斗得你死我活,痛并快乐的过完一生。

至于周瑜,更是完美人物。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文武双全,义薄云天,度量极大。别看周瑜是江东本土士族,为了一个义字,一个忠字,为了伯符的基业不被夺去,完全不顾家族利益,在众人纷纷喊着投降之时,劝谏开战。

赤壁之战,各家士族早已把持各种高位,纷纷不看好周瑜,手握重兵袖手旁观,只等周瑜战败纳首归降。而曹操协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疯狂南下,周瑜却只能凑出有寥寥的三万士卒,却有自信为之一战。

刘备当时只有2000的部队,还是负责警戒,而周瑜的三万部队是实打实的主力,也没有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什么的,而是凭着自己的才能硬生生的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杀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已。以少胜多,火神之名,一战封神。

扯得有点远,刘琦有些头疼该如何利用习家的力量,而又不让习家势力过于强大。他可不想像孙权一样重用士族,到了老来又担心士族权势过大,子孙镇不住而杀死他们,包括统帅无敌的陆逊。这也造成东吴人才损失惨重,大厦将倾。

真是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至于系统冒出来的挽救孙策,刘琦虽然很心动系统送的救命宝箱和期待完成之后的未知奖励。但是挽救孙策有什么好处呢?

孙家可是和刘家有着杀父之仇,孙策一死,孙权就要忙着跟士族耍心眼玩腹黑呢,哪有时间西进荆州,而曹操又忙着跟袁绍决一死战。

难得的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招揽人才的好机会,哪有时间跑去江东浪去。

再说我拿什么去救?我对医术可啥也不懂啊,没救活可是给诅咒宝箱的……呸!想都别想。

历史上曹操和孙权也是在208年刘表病死之后瓜分荆州的,不光说救活孙策,孙策绝逼转眼领着数万兵马入侵荆州,就单单说自己跑去江东,绝对会被五花大绑砍去大好头颅祭拜已死的孙坚了。

哎哟妈呀脑瓜疼,刘琦揉了揉太阳穴,深吸了口气。

算了,习家先不管了,实在不行问问父亲和徐庶。至于孙策嘛,你就自求多福吧。

起床起床,今日还有任务呢!

想到答应蔡芸今日的逛街重任,心里就有点虚……昨日,她到底是不是在像我撒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