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朱慎锥转而询问起目前大明海船的制造情况,并且很好奇地问西方战船和大明战船的区别和利弊。
对于这些问题,郑鸿逵进行了回答,他从东西方造船技术,和双方战船的差距来逐一解释,尤其是告诉朱慎锥,大明水师虽然战斗力不弱,规模也算不错,可仅仅以战船而言却远不如西方,尤其是西方的大帆船不仅能够远航,还拥有极强战斗力,有些西方战船光一艘战船体积就是大明战船的几倍甚至更多,另外对方战船拥有的火力也不是大明战船能比。
大明战船一般只拥有两到三门火炮,大些的主力战船无非也就四五门火炮的规模,而西方战船仅仅一条盖伦船就有两层以上的甲板,拥有三十六门甚至更多的火炮,海上作战对方几艘战舰百炮齐发,威力强大,相等情况下大明战船根本不是对手。
一直以来,大明的战船和西方战船进行海战靠的是以战舰的数量和靠近火攻、跳帮肉搏等战术进行,这样的战术使用有着极大限制,而且需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一旦对方早有准备,这就很难打了。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大明战船已远远落后于西方战船,这技术上的差距不是靠船的数量和勇猛血性就能弥补的,郑鸿逵认为要改变这个情况必须想办法学习西方战船技术建造大明更先进的战舰,如此才有抗衡和远航的可能。
“郑卿有大才啊!居然对欧罗巴各国的海上战船如此了解。”朱慎锥感慨道。
“回陛下,臣只是当年在海上和这些红毛鬼打过交道,知晓一二罢了,容不得陛下如此夸赞。”郑鸿逵很是谦虚地回答道。
“不!”朱慎锥摇头道:“我大明虽是天朝上国,可西方欧罗巴也并非泛泛,他们能不远万里来到大明,足以见其不凡之处,别的暂且不说,仅仅在大海上拥有的实力就不是我大明能比。”
“前些时日,欧罗巴有瑞典、波兰两国派出外交使者前来大明,朕见了对方一面,并接下了对方的国书,对其也做了些了解。欧罗巴虽各国林立,战乱不休,可其各国国力并不算弱,何况海外来使,说起来也是件幸事,故此朕答应了对方同大明外交的需求,并打算和这两国互派使者进行沟通。”
“还有此事?”听到这话,郑鸿逵颇为惊讶,阿道夫到京师的这件事他在山东自然是不清楚的,而且这件事大明朝廷也没大肆宣传,就如同普通属国使者觐见没什么区别。
朱慎锥见郑鸿逵好奇,当即就仔细和他说了说这件事,等听完后郑鸿逵连忙向朱慎锥道贺,说什么外使不远万里来拜,这岂不是万国来朝么?而且欧罗巴使者来到大明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也正是如今大明在朱慎锥手中中兴,才有这样的气象啊!
听着这些不怎么样的马屁话,朱慎锥哈哈大笑起来,摆手客气了一番,接着就说道了接下来互派使者的安排。
目前在朱慎锥的授意下,礼部和鸿胪寺已和阿道夫谈妥了,接受了对方外交需求,准备同瑞典和波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而这个外交关系的建立只是谈好了意向,接下来需要大明这边派正式的使者去一趟欧罗巴,觐见瑞典和波兰两国的国王,进行国书交换后才能正式确定。
所以接下来大明会派一个使团去欧罗巴处置此事,等使团出使后完成任务,大明和瑞典、波兰三国会在各自的首都设置专门的外交机构,以便于后期的外交交流。
而现在这个外交使团的派遣人员和组建安排还在进行中,要知道从大明前往欧罗巴何止万里?而且这一路风险很大,生死难料,再加上仅仅来回就至少需要近两年时间,如果是驻派当地的外交官员恐怕此去什么时候能回到大明还不得知呢,能够愿意去,并胜任者寥寥无几,再加上其他一些情况,更不是马上就能组建完成的。
说着这件事,朱慎锥不由得叹声摇了摇头,而当他望向郑鸿逵时突然发问道:“郑卿善于海上,又同欧罗巴人打过交道,眼下使团正缺一员副使,负责一路的安全和军事方面的任务,朕有意让郑卿担负此重任,你意如何?”
“啊!”郑鸿逵根本就没想到说着说着居然扯到自己身上去了?怎么突然让他来担任副使去欧罗巴?根本就没准备的郑鸿逵瞬间就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