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七十章 派遣使团(1 / 2)苟在明末当宗室首页

王夫之很快就被从翰林院带进了宫中,当他来到乾清宫的时候皇帝朱慎锥和礼部尚书钱谦益已等着他了。

王夫之还是第一次单独面圣,之前他也见过皇帝,可那是在殿试的时候和其他进士一起,而像今天这样的场合还是头一回。

年轻的王夫之身材中等,面貌清瘦,双目炯炯有神,眉目中带着侠气。他迈步进了偏殿,见到皇帝和钱谦益上前行礼,口称翰林院编修王夫之见过陛下。

“你就是王夫之?”

“回陛下,臣就是王夫之。”王夫之不亢不卑回答道。

看着此人,朱慎锥很快就把印象中的科考的学子和面前这个年轻官员结合了起来,微笑着点点头,随后让他起身赐座说话。

谢过皇帝,王夫之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他的举止有度,而且没有普通低级官员见皇帝时表现的诚惶诚恐,这让朱慎锥对王夫之很是满意,至少在气度上他作为正使是合格的。

外交使者代表的是大明尊严和脸面,尤其是正使更为要紧。如果一个窝窝囊囊,或者看起来贼眉鼠眼甚至唯唯诺诺的官员来担任这个职务,那么去欧罗巴丢的是大明的脸,也是他朱慎锥的脸。

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王夫之的姿态是合格了。

“钱先生今天来见朕,说起关于我大明出使欧罗巴使团一事。听钱先生所言,你是主动请缨担任正使,是否?”

“回陛下的话,正是如此,臣得知我大明要派使团去欧罗巴,礼部正在挑选使臣人选,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选出合适之人。臣听闻此事,自觉得自己或能胜任,就此向钱大人毛遂自荐,钱大人见了臣,同臣商谈一番,确定了臣愿意去欧罗巴出使,这才把臣的名字写上了名单中。”王夫之坦然回答道,短短几句话就把经过说了个明白。

一旁钱谦益面带微笑,他对王夫之这个人选还是很满意的,而且他之前就面试过王夫之了,这个年轻人学问不错,而且也不是死读书的腐儒,此外他文武兼备,行事有理有据,是相当合格的人选。

听着王夫之的回答,朱慎锥对他也颇为满意,但既然是面试总得仔细问清楚。当即朱慎锥问王夫之为什么会想到去当这个使臣,而且是去欧罗巴这么远的地方?按理说他作为翰林院编修完全可以避开这件事,只要在翰林院安安稳稳呆着,未来升官是件很容易的事,何必去冒这样的风险呢?

王夫之在朱慎锥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就表示不然,他对朱慎锥道,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而并非独善其身。眼下国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作为读书人甚至大明的官员怎能袖手旁观呢?他王夫之投笔从戎去战场或许不行,可为使却没问题,而且作为官员,如果仅仅作为使臣出使他国都做不到,那么一旦国有大变,还能如何保卫这个国家?

现在所谓的天下以前和如今已有大不相同,古时的天下的意思和现在的天下已有本质上的区别。现在的天下不仅仅只是大明,也不仅包括大明周边的辽东、蒙古、藏地和南方几国,随着世界的变革,这个天下已早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夫世之变,犹如川之流,不息不滞,莫测其端。故君子应时而变,随事而制,此乃智慧之极致,亦为处世之良策。臣虽身在翰林院,对于国事也颇为关注,前不久欧罗巴来使一事,臣虽未亲身经历,可事后也对此做了了解。”

“臣以为,天下事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朝廷的眼光更不能局限一地,当以变应变,主动求变。既然欧罗巴可以派使者来我大明,我大明为何不能派使者去欧罗巴?哪怕是西夷之地,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夷也有我等不及之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此作为要不得,我大明为天朝上国,自当有上国的胸怀,包罗万象以求其变,揽外夷之优为己所用,这才是真正的国家正道……。”

“放肆!国家大事岂非你一个区区翰林编修可以议论?陛下问你如何,你就回答如何,胡言乱语说这些做甚?”不等王夫之把话说完,一旁的钱谦益忍不住就开口打断,吹胡子瞪眼喝骂了起来。

“钱先生别生气,这里不是朝堂,朕把他喊来只是随便聊聊,而且这也就我们三人在,年轻人心中有些想法也是正常,谁没有年轻的时候呢?你说呢?”朱慎锥笑着说道。

钱谦益正色道:“陛下对臣子宽厚,这是臣子之幸,但身为臣子自当知慎言慎行之道。尤其是王夫之,一旦身为使臣出使欧罗巴,代表的就是我大明,一切言语更得谨慎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