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我看他方才一目十行,兴许他觉得书籍是什么好玩的东西。”
亏得这是李业第一天出门,身上的衣服还很干净,这些书生对他没什么防备,若是过个十天半月,身上的衣服脏了破了,恐怕连私塾都进不了。
他是艺术科专业,后来转行成了策划,有些文字功底,但毕竟不是汉语言和历史专业,又没通读四书五经,再加上不认识的繁体字,对刚才所看的书籍一知半解,但隐隐中他感觉有些不对劲。
“尧舜禹,夏商周,到底是哪里不对?”李业回想起书中的内容,往山下走去。
革命尚未成功,李业仍需努力。
但他饿了,他需要吃饭。
于是他顺着人流,找到一家没什么客人的当铺,他往口袋里一翻,拿出一个银钗拍在桌子上:“来人,我要卖东西。”
当铺的人自是有一双火眼金睛,见李业衣着不凡,气采飞扬,坐在角落处无所事事的青衣小厮便迎上来:“客官,这边请,我给您找个凳子。”
“算了,我卖这根钗子,你就说吧,能卖多少钱?”
“好勒,您把钗子给我,我让掌柜的看看。”那青衣小厮低头道。
李业把银钗递给他,青衣小厮便走近那如同牢笼般的典当台边上,与那中年掌柜窃窃私语,又拿着钗子走回李业身边。
“客官,这钗子可当六两。”
六两,少了点。
李业看了眼那个不住往他那里瞥的掌柜,便知道这贼眉鼠目的掌柜打的是什么主意,无非是欺他年少,想占便宜。
“六两也可以,但你们要答应我,这枚钗子,两年之内不能卖给其他人,两年后我会买回来。如果可以,我就当给你们,若是两年之后我来赎钗子,你们拿不出钗子,我就让我爹把你们的当铺给封了。知道吗?”
那掌柜的眯了一眼,似是在猜测李业的身份,半响之后,他微微的点了点头。
这银钗,少说能卖十二三两,到时李业再买回去,他还能赚几两,怎么算都不会亏。
“好勒!”那青衣小厮喜不自胜,美滋滋的去掌柜那里去拿字据,毛笔和印泥。
李业看了看字据,抬头道:“能不签字吗?”
“客官不会写字吗?”
李业看向掌柜,掌柜立刻低头,假装在认真工作,李业拿起毛笔:“会。”
握笔的姿势不够标准,但“李”字还是写了出来。这李字歪歪斜斜,笔画忽大忽小,他老脸一红,这字着实难看。
那小厮的眼神陡然变了,他小心翼翼地道:“客官,您姓李?”
“原来李是这么发音。”李业总算知道他的姓要怎么说了,他把脸一板,冷冷地道:“是又如何?”
那掌柜却是一招手,把小厮叫了过去,不知说了什么,那小厮回来,赔笑道:“客官,我们掌柜刚刚仔细端详了您的钗子,发现刚刚看错了,其实这枚钗子价值十二两……”
李业沉默片刻:“六两便六两,记住,这枚钗子给我留着,我还会买回去的。”说罢,他伸出手,显然是让这小厮把银子交出来。
青衣小厮回头寻求指示,那掌柜思索了一阵,再次点了点头。
李业收起沉甸甸的银子,转身便走了,看着李业消失在门口,那小厮便笑了起来:“掌柜的,这笔买卖赚大了。”
那掌柜摇头道:“这买卖我们不能赚。”
“为什么?”小厮愕然。
“说了你也不懂。”
“还真是谨慎。”靠在门后的李业见听不出什么消息,低头沉思道,“从这掌柜和小二的表现来看,李姓似乎很尊贵。”
长安。
李姓。
莫非真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