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报中还说,大宋之前裁掉军中老幼,并抽调中原各州的厢军,补足了军中因吃空饷存在的空额。
这次出兵,还从中原地带抽调了许多厢军。
可以说此时的中原地带,除了汴京附近,其他州县都兵力空虚。
这种情况下,大宋根本无法短时间调集兵马平叛,因此叛军发展迅速,已经往汴京方向而去。这些消息他也是知道的,正是因为知道,他也明白宋军为何如此急着退兵了。
“难怪故意做出一副慌乱退兵,露出这么大的破绽。这根本不是引诱朕前去劫营,而是让朕怀疑不敢出兵。”
耶律乙辛想到这里,心里更加愤怒。
自己差点就真的被骗过去了。
不过接连吃亏,他也想过宋军退兵必然会防备他出兵。
可对他来说这次是个天赐良机,哪怕宋军有防备,不能对宋军造成多大损伤,他也要尽可能的拖延大宋回兵的时间。
大宋晚一点平定叛乱,这次叛乱对大宋造成的损失就更重几分。
他甚至想着要是叛军能够攻破汴京,那就更好了。
不过他也清楚,这有些痴心妄想了。
大宋虽然中原兵力空虚,可汴京附近兵马还是不少的。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单凭一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人数再多也不可能攻破汴京的。
“臣拜见陛下!”
耶律河得到传召,匆匆赶到了耶律乙辛的营帐。
耶律乙辛摆了摆手,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下,道:“朕把军中所有骑兵都给你,你立即带兵前去追宋军。”
“是!”
耶律河很是激动,行了一礼,就准备去点兵。
若是能击溃大宋这三十万兵马,就能奠定胜局。
那他就立了大功了,到时候封王都有机会。
耶律河虽然是辽国宗室,可他这一脉和耶律乙辛的关系已经有些远了。
耶律乙辛登基后,并没有给他封王。
“等等!”
耶律乙辛叫住了耶律河,问道:“你追上宋军打算怎么做?”
耶律河一愣,不过还是说道:“宋军虽然急于退兵,可后方也会布置兵马。臣带的都是骑兵,隐瞒不了踪迹。臣打算分兵从两翼靠近,直接发动进攻。”
“你考虑的倒是周全,不过宋军那个英国公用兵不俗,未必没有防备。你把骑兵分成数股,从多段发动突袭,若是某一支遇到抵挡,就以牵制为主。”耶律乙辛说道。
宋军退兵肯定会防备宋军出兵,分成多股,牵制住宋军的防备兵马。
只要有一支能够突袭到宋军军中,宋军必乱。
夜晚之中,一旦混乱,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吃了几次亏,耶律乙辛现在越来越谨慎了。
哪怕他觉得宋军不太可能设伏,也依旧做了多手准备。
而且接下来他还要发动反攻,也不想现在损失太多兵力。
“是!臣明白了!”耶律河应道。
“去吧!”耶律乙辛摆手道。
耶律河行礼退了出去,命人擂鼓点兵。
辽军有二十万骑兵,之前损失了两万多,还有一些是伤兵。
能够动用的骑兵大约在十七万左右。
耶律河点齐兵马后,就率兵出营,前去追杀宋军。
此时宋军已经走了两个多时辰,不过因为多是步卒,加上还带着辎重,也才走了数十里。
当前面的探马来报,说距离宋军只有十余里的时候,耶律河按照耶律乙辛的吩咐,把骑兵以两万为一支,分成了八支。
自己则亲率三万骑兵,对宋军多段发动突袭。
宋军有三十万人,撤兵的时候,行军路线拉的非常长。
哪怕只有两万人,只要没有骑兵拦截,步卒哪怕听到马蹄声后做出防备,仓促间也挡不住骑兵。
宋军不过十万骑兵,他发动多段突袭,根本防不住。
耶律河也佩服耶律乙辛的办法,可惜这个办法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即便胜了,功劳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耶律河准备亲率兵马,到最前面去,拦截宋军。
他认为宋军的主将肯定在最前面,若是能抓到或者杀了宋军主将,一样是大功一件。
…………
英国公在后方留了探子,当辽军追击的时候,他就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
当得知辽军出动所有骑兵,还分成了多股,从侧翼绕上来,想要多段突袭,英国公也有些敬佩辽军的将领。
若他是设圈套,辽军这种做法,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可他这次是真的退兵,三十万大军,绵延何止十里?
黑暗之中,哪怕打着火把,能看到的地方也有限。
十几万骑兵,发动多段突袭,哪怕他再怎么防备也防不住。
一旦有一支骑兵突入军中,己方必然大乱。
可英国公既然赶这么做,自然有着底气。
在听到有骑兵靠近的时候,英国公安排的人就抬着一个巨大的火药包,脱离军队,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而去。
没错,英国公的底气就是火药。
赵兴在告诉他火药的用法时,就曾经告诉过他,火药的巨响能够对付骑兵。
之前大宋一直用火药炸城,没有在其他方面使用过。
辽国也忽略了这一点,或者辽国认为火药只能用来炸城。
黑暗中战马突然受惊,哪怕辽军骑兵骑术再好,也难以控制战马。
根本不需要宋军追杀,光是战马受惊,就能让辽军损失无数。
…………
赵兴担心汴京那边的情况,一直到深夜才睡着。
次日醒来,就收到英国公那边送来的急报。
英国公在急报中说,中原动荡,军中士卒多出于中原,消息传开必然军心动荡,已经不适合继续打下去了。
他会在退兵之时,引诱辽军偷袭,尽可能的让辽军损失巨大,让大宋接下来能够反攻为守。
至于能不能成,他也没有把握。
赵兴看完了急报,叹了一口气,其实他也知道已经不适合打下去了。
可是这次进展如此顺利,就此退兵,他还是很不甘心。
因此才给英国公去一封信,让他决断。
如今既然英国公都认为要退兵,看来就只能退兵了。
赵兴也希望英国公的谋划能够成功,否则先前打下的地盘,怕是都得放弃了。
毕竟这些城池被辽国统治多年,哪怕城内多是汉人,民心也不向着大宋,难以久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