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
刘隆一大早就用完膳,乘坐青天盖前往东观。
当然,粉笔和黑板也一同带着。
“你们几个小心点,莫要弄坏了黑板。”蔡伦在一旁盯着几个小黄门,小心地说道。
“蔡伦,无需如此,此物不怕磕磕撞撞。”刘隆轻笑,随口说了一句。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东观。
许慎等人也已经在门口等候。
“叔重、季长快看,那些小黄门手里抬得是什么东西?”刘珍第一个看到之后,当下带着疑惑说道。
“兴许是陛下又制出的什么新奇玩意。”马融凝望而去,淡淡说了一句。
许慎也是眼冒精光,机动地说了一句:“当今天子机巧超凡,肯定是给我们东观带的奇珍异宝。”
三人低语之间,青天盖缓缓驶来。
“拜见陛下!”
“无需多礼,随朕快些进去,开始今日的授课!”刘隆走了下来,直接走了进去。
刚一进入东观,一阵激烈的吵闹声便传了过来。
“你理解错了,这句话应当这么读。”
“乱说一通,我看是你的释义有问题......”
......
只见两个儒士,争吵的面红耳赤,此刻已经挽起了袖子,颇有大动干戈的苗头。
好家伙!
当今的儒士可真是武德充沛。
“怎么回事?”刘隆眉头一皱,看向了一旁跟着的马融。
“陛下,臣不知道......”马融脸色一变,立刻大声呵斥道:“你们两个在干什么,还有一点儒学士子,五经博士的样子么,陛下面前,成何体统!”
两人胆寒,立刻躬身一拜。
“陛下,臣等知错了!”
刘隆也是内心一笑,也觉得好不容易碰到这种场面,正好看看戏。
“陛下,编纂整理经书,难免有争论,还请陛下勿要怪罪,这两位都是博士,平日里办差很是严谨,就是性子有点急了。”
一旁的许慎也是急忙上来解释道,生怕天子龙颜大怒。
“还请陛下恕罪,他二人品性端正,绝非故意。”刘珍也是脸色担忧,补充了一句。
刘隆轻轻一笑,随即说道:“不碍事,朕倒想听听因为何事让两位大儒吵得如此不可开交。”
“这......”其中一位博士瞄了一眼马融,不敢言语。
“怎么突然不吱声了,陛下让你讲你就赶紧讲!”马融没好气地说道。
在他看来,东观治学的良好形象,今日算是被这两个人在陛下面前败光了。
另外一个博士眼见如此,当下一咬牙,立刻揖礼道:“陛下,刚才我们在校正经书,因为一句话的释义理解不同,所以争吵了起来。”
“嗯?”刘隆内心暗自嘀咕,很快便想到一点。
这一时期,经书的释义早就出现了许多流派,形成了‘家学’解释,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理解。
一是由于古文经学出现之后,在文字、思想、师说各方面都同今文经学派发生分歧,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二是经学成为争抢的利禄之途,古今文学两派为了夺权,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杂采老、庄之说,导致了经学说的繁复和多样化。
因此,往往同一个经书,可能出现不同种类的释义。
汉章帝时期,因为这个原因,他下令组织召开了白虎观会议,召集了许多儒学大师辩经,统一制定,形成了《白虎通义》。
“朕知道了,你们两人对于学术的探讨朕深感欣慰,继续校正经书吧......”
刘隆说完,便转身离开,去往了二楼授课之地。
马融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这两位博士,便急忙和许慎等人跟了上去。
刚一上去,蔡伦带着几位小黄门直接将黑板摆放在阁楼正中央,将粉笔放置在黑板下面专门设计的凹槽之中。
马融许慎刘珍三人看着这奇异之物,坐在桌前,眼睛瞪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