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是何物?”马融问道。
“这叫做黑板,今日朕便用它来来书写授课。”说着,刘隆拿起一根粉笔,伸了出去。
“这个东西叫做粉笔,可用于在黑板上书写。”
三人点了点头,身姿端正,看了过去。
刘隆不再多说,直接开始了今日的授课环节。
约莫两个时辰后,宽大的黑板上整整齐齐写下了数百个汉字,夹带着拼音注释,一目了然。
“陛下,这黑板之物简直太方便了,我们三人可以同一时间看到。”许慎眼带兴奋,笑着说道。
刘珍听完,也是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研制的东西全都是很实用,这对我们东观的编纂学习工作提升很大。”
刘隆坐在黑板右侧的椅子上,喝了一口茶,说道:求孙,听张衡说你与他曾还是同窗好友?”
刘珍微微一笑,立刻揖礼道:“奏陛下,我们都是南阳郡人,虽不是同县,但曾有幸一起求学,算是老友。”
“不错,张衡近日也正在研制雕版,你要多多与他交流,提供意见,雕版一定要符合印制书籍的大小。”
“诺!请陛下放心,日后我便多多去少府。”
一旦雕版制作完成,许慎等人便可以带领东观内一部分儒士,将《说文解字》中的文字书写,之后就是请少府工匠雕刻成阳文。
这样一来,少府之中便可以大规模成书,传遍整个洛阳城以及三辅地区。
刘隆设想的很好,这一步走完之后,便是让张衡将这一套流程制成标准的手册,由朝廷下发传到各州郡去。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让张衡在制作过程中要保持记录步骤。
刘隆相信,只要为这些绝对聪明的人精建立一个标准的体系,那么许多事情将可能会自行演化而出。
“三位,这两日的文字你们可否全都弄明白了。”刘隆问了一句,想要了解一下进度。
“懂了!”刘珍还是那样干练,当即回应。
许慎一听,笑着说道:“陛下,这拼音经你这么一讲,理解起来很是轻松。”
“是啊,这几日下来,臣也隐隐察觉拼音和雅言之间的差异,下去之后我们三人还得细细研学。”马融也是一脸满足,揖礼道。
刘隆很是满意,这一切也正如他所料。
三位大儒,理解能力绝对没问题。
“朕刚在休憩之间,想到了之前为了经书释义争吵的那两位博士。”
什么情况!
陛下怎么还念念不忘,记上仇了?
三个人齐齐一愣,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陛下......他们二人绝对不是故意的,臣以我儒士的尊严向您保证!”作为东观郎的马融,掌管此处,当即站了出来。
如今惹得陛下不高兴,他难逃其咎。
许慎刘珍二人也是立刻站了起来,弯腰低头。
见状,刘隆也是苦笑。
“你们想什么呢,朕并未怪罪两人,反倒要感谢他们提醒了朕!”
提醒?
这又是什么情况?
何来感谢一说?
看着疑惑不解的三人,刘隆继续道:“朕问你们,在编纂经书之时,是否也出现过这些问题?”
许慎闻言,当下说道:“陛下,不瞒您说,时常有之,我们三人也经常颇有议论。”
“没办法,我们三人曾学习经文的流派都各有不同,在某些问题的理解上颇有偏失。”刘珍想了想,道出原因。
“哎,各家儒学之间的经义都是如此,自己有自己的圈子,自己有自己的解释。”马融无奈地说道。
刘隆嘴角轻笑,目光露出精芒看向了三人。
“那你们可想过,在这东观之中,有一天能解决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