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启!”
宏大的声音仿佛从亘古传来。
在余念对面,同样立于青石之上的卢宗灿却很是淡定,显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开启文比了。
两人中间的清泉翻涌,密密麻麻的文字凝聚出了一道透明的灵身。
只能看得出身披儒袍,却看不清面容,也不知道是哪一位先贤。
灵身轻挥衣袖,随手捧起了一泓清泉,泉水在灵身手中流动,很快便化作了一个透明的“诗”字。
那先贤灵身很和善的说道:
“这文比第一题,便请两位赋诗一首,既然身在这竹林中,便用竹林作景吧,最后以承载文气的多寡论胜负。”
言罢,两人脚下的三座青石中的一座,便像沙漏一般,开始缓缓的脱落石屑。
看样子,若是在青石完全落下之前作出诗来,这第一场便会告负。
余念哪里会作诗,他那贫瘠的文学素养全来自九年义务教育。
好在这镜玄界的儒道传承和他记忆中的历史并不一样。
虽也有孔孟学说,但这本应该在这个时代一统天下的大唐,却变成了大离,很多写入课本的诗篇并还未传世。
所以余念只是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文界,还有那道透明的灵身。
石皮书并没有反应,就证明这灵身并不是天庭或灵山来客,只是不知道是哪位先贤。
眼看着青石缓缓脱落,他却依旧不慌不忙,写竹子的诗么,他还真记得一首。
而就在余念打量着那透明灵身的时候,灵身也看向了他。
只这一眼,透明灵身就泛起了阵阵的涟漪。
“怎得这般命苦哦……也不知这是哪位在游戏人间,文界内又不可舞弊,这可如何是好。”
别人瞧不见余念身上的功德之光,可先贤灵身却是被晃得,多一眼都不敢看。
“弟子不才,献以拙作。”
卢宗灿不急不缓的躬身行礼,转眼间竟已有佳句跃上心头:
“意随新雨落,挥墨洗凡浊。
苦竹喧欺弱,莫万事蹉跎。”
随着卢宗灿诗成,清泉中便跃出了相应的字眼,凝聚成了透明的诗篇悬于空中,开始接受文气的浇灌。
透明的文字从青色开始,颜色变得越来越深,最后停留在了深蓝色,甚至隐隐泛出了一丝紫意。
与此同时,卢宗灿脚下的那座青石也停止了脱落,一节翠绿的竹笋破开了石皮,竟是直接拔高了三节。
“诗成三品……”
竹林外,灵溪咬住了嘴唇。
在文比之中,诗文若是能让文竹破开石皮便已经入品,
文竹最高九节,代表了诗文的九品。
在大离的记录中,只有一位大儒,曾在文比中“诗成文竹高七节”。
毕竟是即兴作诗,入品已是不易,能到三品更是少见。
“在新雨之后,挥墨洗去这一身的浊气,方才发现不应在这竹林内欺凌弱者,浪费时间。”
那位金丹境的老者捋着胡须,得意的说道:
“公子的诗情用在这里,确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卢宗灿不知从哪里掏出了一把折扇,啪的一下打开,一边摇着,一边看向了灵溪。